上海人愛吃菜包,小豬推薦綠楊邨的菜包,於是寶島李便去排隊了!結果根本排不上號!寶島李再來到附近的王家沙

王家沙以點心聞名,逯老就說:

到上海,城隍廟是不能不逛的。過去十里洋場的上海,是個五方雜處的都會,使上海的小吃味兼南北,品類繁多,匯集了全國各地風味的小吃。

後來更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小吃店,如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饅頭、鴿蛋圓子、「滄浪亭」的蘇式糕糰,「喬家柵」的生煎饅頭、擂沙丸,

「王家沙」的鮮肉酥餅、肉絲兩面黃,「五芳齋」的糖芋艿糖藕,「美味齋」的四喜菜飯,「鮮得來」的排骨年糕,「小紹興」的雞粥等等。

 

王家沙糯米蟹

IMG_20211129_184050.jpg

寶島李一直有個印象,04年在上海的時候,在王家沙吃過一道蟹粉八寶飯(印象中是叫這名字)

醬油色的油飯倒扣在一盤上,油飯上鋪著蟹粉,再用塑膠蓋扣著,保鮮膜把縫封好,放在玻璃櫃上賣。

買回家後用微波爐一叮~嚄~滿室生香!(不過我們家也不大啦XD)

蟹黃隨著油飯的油脂嘩啦嘩啦地流,寶島李的口水也嘩啦嘩啦地流。一口吃下,哇~又肥又香,真滿足!

寶島李回到上海後,就一直跟李太太說起這件事,不過之前去王家沙都是走馬看花,並沒有特別尋找"蟹粉八寶飯"

這回,寶島李特意去了一趟王家沙,雖然沒找著"蟹粉八寶飯",但卻看到了極為相似的"糯米蟹",莫非是寶島李記錯了?

不管了,是驢是馬買回去試試!

結果~~果然不像,上面雖有兩隻大閘蟹,但是吃起來既不肥,也不香。

 

鮮肉粢毛團

IMG_20231117_124724.jpg  

寶島李先安排了領導們上二樓入座,點了套餐,又旋即下樓買點心。

王家沙的菜包依舊大排長龍,寶島李本想買小豬推薦的榨菜鮮肉月餅,但月餅是冷的,所以在服務員的推薦下,買了熱騰騰的鮮肉粢毛團

鮮肉粢毛團是寶島李先前沒有心理準備的,只想吃個熱呼的,但是沒想到如此好吃!

IMG_20231117_124617.jpg

鮮肉粢毛團是一個肉湯圓,外面再包裹著米飯,所以吃起來外頭軟嫩香糯,裏頭則鮮美流湯!好吃極了!

 

春捲+燒賣+大餛飩套餐

IMG_20231117_124739.jpg

春捲包的是蘿蔔絲,咬下流湯,雖說蘿蔔絲好吃,湯也鮮美,不過寶島李並不喜歡這種春捲,裡面的湯讓炸春捲的皮都不脆了

幾個大佬互相勉強,為了讓幾個百分點互罵,就為了爭誰是老大,他們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IMG_20231117_125043.jpg

網上說,溫州大餛飩來源不是溫州,其實是土生土長的台灣特有小吃。

溫州大餛飩來源不是溫州是真,因為溫州的餛飩都是小餛飩。

據網上的說法,早期台北中華商場內有位外省媽媽,因那位媽媽來自溫州,於是,大家都稱她溫媽媽。

民國38年於台北西寧南路63號開設溫州大餛飩之家,就是台北市第一家溫州大餛飩店面。美食家焦桐說:

餛飩皮以薄為尚,我的工作室曾毗鄰“蘇杭點心”,其菜肉大餛飩皮甚厚,吃起來像水餃。

臺北市西寧南路“溫州大餛飩之家”的餛飩皮就薄可透光,切小方片,抹上餡料,折起如兜。它從前在中華商場時我就吃過。

一個溫州人來到他鄉,打著溫州的招牌,賣起了溫州沒有的東西,你說老家的人會來吃嗎?

這就好像一個台灣人到了大陸,然後打著台灣的招牌,賣起羊肉滷肉飯,你說台灣老鄉會來吃嗎?

寶島李合理的猜測是,溫媽媽可能一開始是賣家鄉溫州小餛飩的,或許是跟上海餛飩師傅學手藝,又或許是因為需要跟隔壁賣上海菜肉大餛飩的競爭,因此把小餛飩放大了。

無論如何,寶島李都相信上海菜肉大餛飩對台灣的溫州大餛飩造成了影響。

 

蟹殼黃

IMG_20231117_124516.jpg

台北街頭曾經一度到處都有賣蟹殼黃的小攤子或店家,許多燒餅油條早餐店也會兼著賣蟹殼黃,李爸爸就是蟹殼黃的擁戴者,於是寶島李從小到大,蟹殼黃也沒少吃。

不過後來做蟹殼黃的店家大多歇業,越來越少,現在很多台灣小孩都不知道啥是蟹殼黃了。

寶島李有印象的,大概就剩下台北市萬大路路口那個醒目的蟹殼黃招牌,依舊挺立了

王家沙的蟹殼黃種類繁多

鮮肉榨菜蟹殼黃,就像一般的肉餡兒餅,可能因為肉餡較少,肉的口感出不來,也吃不出什麼榨菜的味道,所以有點不上不下

蔥油蟹殼黃,鹹口的蟹殼黃,味道跟鮮肉榨菜蟹殼黃有點像,但是味道更濃郁,有過之無不及

白糖蟹殼黃,簡簡單單的白糖蟹殼黃,就是單純的好吃。寶島李立刻想起在北京住所旁的白糖燒餅,以前下班回家,路過都會買幾個當早餐

苔條蟹殼黃,甜鹹味的苔條,是寶島李認為上海人在味道處理上的極致表現,甜襯托鹹,鹹平衡甜,給人一種舒服可口又協調的甜美滋味,再搭配蟹殼黃的酥鬆口感,味道跟口感都是絕佳了!

蘿蔔絲蟹殼黃,充滿汁水,外酥裡嫩,令人感動。相較於春捲,蘿蔔絲蟹殼黃就沒有湯汁把殼泡軟的問題,有種吃台式點心蘿蔔絲餅的意思。 

 

珊珊小籠

IMG_20231118_155100.jpg

去完龍華寺跟閔行博物館,回到城裡吃珊珊小籠

李媽媽原本以為坐滴滴坐了一個小時,車資大概要100多,結果出乎李媽媽的意料,也出乎寶島李的意料,竟然只要30多元!?

最近是怎麼回事,滴滴車資竟然變便宜了?

寶島李翻起9月份去虹橋機場,車資就要70元,結果這次去紅橋機場,車資竟然只要27元?

怎麼經濟下行,連車資也佛心了?

 

招牌小籠

IMG_20231118_160111.jpg

珊珊小籠是上海著名的小籠湯包老店,現在許多有名的小籠湯包店,都是出師於珊珊小籠,可說是上海小籠宗師了!

IMG_20231118_160924.jpg

寶島李點了一份招牌小籠與無錫小籠,珊珊小籠原本是做無錫小籠的,但是人在上海,自然也增加了南翔小籠這一品項,也就是掛名招牌小籠這一款。

招牌小籠味道相對無錫小籠,湯汁透明也清爽,甜中有鹹,味道濃郁,風味與南翔小籠不相上下,本來寶島李還想帶李媽媽去豫園吃南翔小籠,看來可以省了!

 

無錫小籠

IMG_20231118_160829.jpg

無錫小籠的湯汁是醬色,味道更甜更濃,要不是寶島李之前吃過熙盛源,寶島李真的會被這麼甜的小籠嚇到!

不過說被嚇到也是誇張啦,因為南京許多小籠比無錫小籠甜多了!說是小籠,還不如說是甜點更合適!

 

花生醬餛飩

IMG_20231118_160010.jpg

相對於前面的小籠,寶島李更愛他們家的花生醬餛飩,餛飩的個頭很大,菜肉餡兒飽滿,淋上又香又濃的花生醬,味道絕佳

IMG_20231118_160409.jpg

不過濃厚的花生醬會把其他味道吞噬,這時加入一點辣椒醬,讓味道更加完美!

李妹妹說:這不就紅油抄手嘛XD

 

德大西餐社

IMG_20231119_120502.jpg

德大西菜社是上海最老的西餐廳,創始人是就當時任禮查飯店(浦江飯店前身)領班的陳安生

創立於光緒23年(1897年)的虹口區塘沽路,比另一家知名的上海老西餐廳“紅房子”的歷史更久。

德大西菜社前身為德商創於光緒13年(1887年)的德大牛肉莊(Cosmopolitan Butchery),原址位於四川北路,販售各種自製火腿培根及生熟牛羊肉,後設西菜餐廳,供應德式兼營各國西菜。

不知西菜餐廳是否為另開門面在塘沽路上(四川北路與塘沽路交會),故資料中都寫著德大西菜社位於塘沽路。

《上海地方誌》上雖載德大(牛肉莊)始於光緒13年(1887年),但又說德大西菜社是陳安生創立於光緒23年(1897年)

據德大遺老們說,德大是陳安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民國3年,因中德為交戰國,德僑不得在上海經營產業,陳安生自德國人手中盤下的。那又是將近10年後的事了。

德大英文原名“Cosmopolitan",意即"柯夢波丹"XD,為“包含世界許多不同地區的人和事物”,後來有雜誌翻為"大都會",寶島李覺得還蠻貼切的;

陳安生接手後,改名"德大公記牛肉莊",公記即當時表示非獨資的說法

而“德大”則既有德國血統之意,又取《尚書》的“有容德乃大”,兼容並蓄的大,不失“Cosmopolitan"原意,這取名可說非常巧妙又貼切了!

後來德大一樓經營鮮肉;二樓經營西餐,名為德大食堂Cosmopolitan Cafe、德大飯店Cosmopolitan Restaurant。

IMG_20231119_120600.jpg

中共建政後,雖然上海有大量的西餐館倒閉(咳,不是2023年這次),德大挺過了第一波,但沒挺過文化大革命。

1973年德大才恢復供應西菜,並將德大飯店正式改名為德大西菜社,英語名也改為DeDa。

1990年代,德大西菜社因市政動遷搬至南京西路473號現址,而寶島李今天去的德大咖啡廳則是2009年初於雲南南路所開設的德大咖啡餐廳。

以裝潢來說,南京老店會更值得去,但一會兒寶島李打算帶李媽媽、李妹妹一次把雲南南路上的老店們打通關,來雲南南路店比較方便啦。

 

奶油葡國雞

IMG_20231119_122429.jpg 

許多上海人說德大是他們的西餐啟蒙,那真是公取孫,爸取子,尪取某,妹取兄,相招入大廳。

換句話說,就是上海西餐界的飯島愛了(WHAT?說啥大實話!)

德大早年的招牌菜為漢堡牛排、肺利牛排、鐵排雞、鐵排明蝦、茄汁牛尾、亨利豬排等。

不過就跟所有老餐廳的問題一樣,"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一家餐廳的經典菜色到最後有十分之一留下就不錯了!

今天德大所留下的,就只有奶油葡國雞、德大沙拉、羅宋湯這三道。

對了,還有“裏脊牛排”,不過那“裏脊牛排”......其實就是裏脊肉片而已。

奶油葡國雞吃起來有點像俄羅斯菜的奶油焗雜拌,不過是雞肉版的

味鹹鮮,充滿奶香,好吃。裡面除了有白菜,還放滿了雞肉!而且不得不說,雞肉的量還真大!

 

德大沙拉

IMG_20231119_121809.jpg 

一道簡單的馬鈴薯沙拉被列為德大經典,還真有點讓人小瞧了一下

一入口,瞬間爆發小宇宙!味道鹹香,風味濃郁,配上略酸的酸黃瓜,味道更佳!難怪是經典菜之一!

 

羅宋湯

IMG_20231119_121421.jpg

羅宋湯即Russian soup,俄羅斯人的湯,即紅菜湯。羅宋為Russian的譯音

十月革命沙俄滅亡後,許多沙俄遺民逃亡到上海,在淮海路一帶開設大量俄式菜館

由於2角錢可吃麵包加黃油、羅宋湯,經濟實惠,而廣受青睞,羅宋湯也就進入上海人的日常菜餚中

也因為沒有俄羅斯的甜菜,改成了番茄,還加入糖調味,成了本幫羅宋湯

後來這本幫羅宋湯隨著政府到了台灣,台灣人今天的對“羅宋湯”味道的認知,其實不是原本俄羅斯的紅菜湯,而是上海的本幫羅宋湯。

昨天在洪齊林老鎮吃的令人失望的羅宋湯,今天總算找回正經味道了!果然跟李媽媽做的一樣呢!

不過李媽媽做的羅宋湯牛肉更多,肉味更足,自然也更好喝啦

 

鮮得來

IMG_20211128_124845.jpg

離開德大,繼續吃喝下一家,下一家是鮮得來。路上經過五芳齋,李媽媽又盯著糯唧唧點心們流口水。

鮮得來吃的是排骨年糕,寶島李跟李太太並不感興趣,吃過多次,仍舊沒明白有啥好吃。加上座位僧多粥少,我們就在外等待

據李媽媽跟李妹妹說,還不錯啊~~

最近因為《繁花》一劇,排骨年糕再度大火,鮮德來前面又排起長長的隊伍!

 

小紹興

IMG_3555.JPG

寶島李一行人繼續再去小紹興

民國32年,小紹興的創始人章潤牛隨其父從紹興來到上海,在上海的八里橋路(即今雲南南路寧海東路口)擺攤賣雞頭、雞腳、白斬雞和雞粥,受到在附近大世界演出的周信芳、蓋叫天等京劇名伶青睞

由於章潤牛長得矮小,一口濃重的紹興口音,故人們稱其為“小紹興”。

這次李媽媽來上海,寶島李本不敢帶李媽媽去吃白切雞!因為上海的幾個著名白切雞品牌,真的大不如前,毀滅級的慘狀!

巔峰時候,就已經被李媽媽評價不如台北家旁邊菜市場的雞攤,更何況崩盤級的現況!

但是,老話說,來都來了,那就吃碗小邵興雞粥吧!再切半隻雞嘗嘗吧。

白切雞跟上次比較起來,雖然依舊不理想,但至少有了些許味道,稍微好些。

IMG_3551.JPG  

小紹興的雞粥相較白切雞要好得多,奶白色的雞粥上,點上幾滴醬油,些許青蔥與薑末

不過雞味依舊有點過於清淡實在不如老家旁邊菜市場的雞攤呢!

李妹妹說,大概是因為寶島李一路上說這白切雞很難吃,所以在打了半天心理預防針之下,好像也沒那麼難吃了XD

唉~寶島李真是用心良苦啊!

 

洪長興

IMG_20211128_122939.jpg  

離開小邵興,往回走經過洪長興。

洪長興是一家上海老字號清真羊肉館,前身是京劇名角馬連良的二伯父馬春橋創於清光緒17年(1891年)的"馬家班伙房",解決馬家班回人到上海演出時的清真飲食問題,也對外賣些北方麵點。

民國7年,馬家班伙房由回族朋友洪海泉頂下,並以其剛出生的兒子洪長興為名,改名"洪長興"。

文革期間,洪長興改名東升飲食店,甚至賣起了豬肉,引起回民的不滿,並拒絕來此用餐。現主打以涮羊肉,還兼賣清真點心。

IMG_20231119_132746.jpg 

李太太經過說,我們試試看他們家的牛肉煎包吧,便買了個試試,結果.......

沒有牛肉味,調味也寡,整個都被香料味給掩蓋。

他們家的涮肉不知道如何,但牛肉包是實在不好吃啊!

 

舒蔡記

IMG_20231119_133342.jpg

說起上海生煎,舒蔡記也絕對算得上一個名號

尤其舒蔡記的名字著實讓寶島李頗為好奇,是不是"蔬菜"生煎的諧音梗?還是某個地名?還是有什麼其他典故?。

結果,並不是,就單純是一個姓舒的,一個姓蔡的,兩人合夥賣生煎,所以叫舒蔡記!

欸~既然這樣,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叫蔡舒記啊?某個落馬或退休的書記賣生煎呢XD

IMG_20231119_133513.jpg

舒蔡記最有名的就是生煎跟菜飯,已經寫在招牌上的那兩個!

本來點的是一兩生煎(4個),結果上來2個生煎2個鍋貼.......

店員說:生煎賣光了,換鍋貼..........都一樣啦

寶島李知道是一樣,但是你別說破啊!

雖然LV就是個塑膠袋,但你別說破啊!

 

生煎+鍋貼

IMG_20231119_133825.jpg

舒蔡記的生煎跟小楊相仿,都是死麵生煎,吃的是湯汁

不過跟小楊相比,舒蔡記生煎湯汁略少。

 

菜飯

IMG_20231119_133806.jpg

舒蔡記真正讓寶島李印象深刻的是菜飯!

菜飯炒得鍋氣十足,而且還伴隨著鍋巴,油光潤滑,並且口口都有鹹肉,鹹香味足,著實好吃!並且還量大!真是吃菜飯的好地方!

 

小楊生煎

IMG_2015.JPG

帶李媽媽跟李妹妹去寶島李近期最為推崇的生煎店-老正和

結果半發麵,半酥半脆蓬鬆軟嫩的老正和生煎,並沒有得到兩人的青睞,反而得了一個"我要吃脆脆的,多汁的好吃生煎"的回應...........

你乾脆報小楊生煎的身分證好了!

後來,為了滿足"我要吃脆脆的,多汁的好吃生煎"的期待,寶島李做了一個會被開除上海戶籍的決定,帶李媽媽跟李妹妹去小楊生煎~~雖然寶島李也沒有上海戶籍就是了

小楊生煎的品質依舊穩定,湯多皮脆,說真的,品質比老正和要穩定多了!

雖然現在寶島李都去老正和吃生煎,但去了老正和多次,有時完美,有時又差強人意,起起伏伏,純看當天星象是否水逆XD,

小楊生煎就沒這種問題,何時去,哪家店,都能滿足"我要吃脆脆的,多汁的好吃生煎"的期待。至於包的是肉或蝦,都無所謂了。

 

百葉單檔

IMG_2022.JPG

百葉單檔是上海著名的傳統小吃,即麵筋百葉包湯。

百葉也叫千張,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百葉包是用薄百葉一層層包好肉餡後用棉線活結紮緊,以免肉餡外露。

“單檔”、“雙檔”創始於民國初年,由上海蘇式點心店經營。

“單檔”在上海閒話裏就是單吊的意思,原指一只麵筋或者一只百葉包加一碗粉絲。而麵筋加百葉包,就叫“雙檔”。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單檔”變成了一只麵筋加一只百葉包一碗粉絲,而“雙檔”則是兩只麵筋加兩只百葉包一碗粉絲。

IMG_2028.JPG

正宗的“單檔”、“雙檔”湯的麵筋,它的肉餡是做麵筋時就放進去的,因此肉餡的湯汁和鮮味完全被面筋所包裹。

但由於這種包肉餡的麵筋製作工序複雜,現在都改成油麵筋塞肉了;

不過這裡用百葉單檔,就有點語焉不詳了,究竟是一個百葉一個麵筋,還是只有一個百葉呢?

好比已經關張了的富春小籠,菜單就寫得很清楚,百葉麵筋單檔、百葉麵筋雙檔,把內容跟數量都寫得明明白白

欸?會不會是富春小籠寫得太透明了,所以就關門了??

 

愛碗亭的最新文章

 

arrow
arrow

    寶島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