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20301_132731.jpg

去年上海封城前,一天要去崑山出差,離上海只有短短20分鐘的行程,比北京去天津還快。

DAVID推薦寶島李到崑山可以吃吃看大彰化肉圓。

寶島李對肉圓雖然也沒有非常喜好,但是因為第一次去,寶島李想提早抵達,出站後還有2小時,剛好也在路程上,正好可以去嘗試看看。

IMG_20220301_151029.jpg

結果,沒想到,前幾天蘇州爆發疫情,寶島李出發的上海不用核酸報告,但是目的地崑山竟然要看核酸報告

(寶島李出發前還看了疫情風險提示,蘇州雖然是中度風險,崑山是低度風險,但崑山隸屬蘇州

於是寶島李在崑山的出站處做了生平第一次核酸,核酸檢測是測咽喉,所以沒有看人捅鼻子吞棉籤那樣恐怖。

核酸報告要等一天,寶島李當時沒在意,沒想到後來差點回不了上海。

IMG_20220301_150243.jpg

搭車來到大彰化肉圓,店門口的馬路正在整修,封了幾乎整條街,寶島李繞了一圈才進到店裡

店裡裝潢很簡單,但是又比真正台灣賣肉圓的店好一些,竟然還有固定座位!

台灣賣肉圓的店都是擺幾張摺疊桌,感覺隨時都要跑路XD

IMG_20220301_150319.jpg

店內的老闆給人很台灣的感覺,開口就有鄉音。

寶島李點了一個肉圓,沒多久就上桌。肉圓整個泡在醬中,看起來醬給多了XD

寶島李把肉圓捅破,裡面是豬肉與筍丁,吃起來既脆且嫩,口感豐富。

寶島李雖然覺得醬給多了,但是海山醬的味道醇正香濃甜美,卻是台灣家鄉里味。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肉圓的皮,有些地方稍硬,略為影響口感。

IMG_20220301_150354.jpg

前陣子大概是某某人要出書,所以又開始了美食翻案文學,說水餃不叫水餃,包子不叫包子,都是外省人來了之後強迫我們改名之類的

但是說穿了,台灣很多東西都是福建(福佬人)、廣東人(客人)帶來的,哪有啥純正本土的!先來的說後到的是王八蛋,這就跟敗者稱勝者為匪一樣

名字稱呼的轉變本來就是隨大流,適者生存,哪有啥好壓迫的

好比日語中的"宅宅"取代了國語的"廢物"(咦?),難道是阿本仔壓迫台灣仔嗎?

那麼,問題來了,肉圓到底是哪來的呢?

網上資料都說是明治31年(1898年),因為彰化北斗淹大水,擔任寺廟文筆生的范萬居被神明指示,用地瓜粉跟甘藍菜做成粿賑災,此乃北斗肉圓的雛形,當時的肉圓還沒有現在的肉圓皮

這場水災即1898年8月4日至8日(戊戌年6月17~21日)因西北颱所引起的戊戌大水災,當時造成淡水河、濁水溪災情慘重,導致全台近8,000戶的房屋損毀,近500人罹難

後來加以改良,用地瓜粉漿做皮,包裹用筍丁跟豬肉做的內餡,成為今日的肉圓。而北斗肉圓還做成特殊的三角錐形,以區別他人肉圓

不過寶島李看完介紹,只覺得奇怪,所謂的北斗肉圓雛形-用地瓜粉跟甘藍菜做成的粿,似乎就跟當時清明時節吃的鼠曲草粿,即今天的草仔粿類似

《重修福建台灣府志》便記載當時的台灣風俗:

三月三日,採鼠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謂之「三月節」。清明日,祀其祖先,祭掃墳墓;邀親友同行,輿步壺漿,絡繹郊原。祭畢,藉草銜杯,遞為酬勸;薄暮乃歸。

草仔粿是有餡兒的,但是當時賑災用的"肉圓"應該是沒有餡兒的,畢竟是應急救災

寶島李猜測草仔粿的其他做法都不變,或許是水災跟時節影響,所以用地瓜粉替代米粉,甘藍菜替代鼠曲草

不過會想出這樣做來應急的,也得是做這行的,才有相關生產設備,不然你光有想法,也做不出來啊!

至於有沒有"天人感應","I have a dream!"這回事,那就無法辨證,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IMG_20220301_151446.jpg

改良後的肉圓:"用地瓜粉漿做皮,包裹用筍丁跟豬肉做的內餡"

欸~~這不跟廈門的芋包幾乎就是一模一樣的配方嗎?據說芋包是廈門人過年時候吃的傳統食物,只是把芋頭換成了地瓜

而且妙的是,福建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有的地方做的芋包形狀,它就是三角形的!

這裡面的牽連感覺千絲萬縷,但又說不清道不明,就像是Me Too爆料一樣,我看你就是有問題,但我沒證據

說了這麼多,肉圓到底怎麼來的~~

寶島李不知道~~

或許哪天又有人跳出來說,本來的肉圓不叫肉圓,都是外省人來了以後逼我們把原本的芋泥改成地瓜粉也不一定

IMG_20220301_152841.jpg

吃完肉圓,走到街對面,有間角鋪咖啡。

不知是因為到了崑山,看到滿街都是台灣風味的餐廳,睹物思鄉

還是因為咖啡廳裡闢了一個賣文創產品的小角落,讓寶島李感覺這家咖啡廳,特別有台北老咖啡廳的感覺。

宛如那一年,寶島李一坐就是一整天,一邊等李太太下班,一邊寫著BLOG的典藏咖啡。

買了杯咖啡,叫了車就出發去開會了。一直到了晚上,回到崑山車站準備回上海

IMG_20220301_151936.jpg

沒想到這時候要有核酸檢測報告才能進車站,這下就麻煩了,核酸檢測報告要一天才出來,寶島李下午2點做的檢測,晚上8點要離開,哪裡有報告。

於是寶島李在火車站找工作人員問來問去,有些人很決絕地說,沒報告就不能進站

但也看得出來有些人也不確定,於是最終,寶島李找到一個可以拍板的工作人員,在看了寶島李的行程碼(看寶島李有沒有經過風險區)、健康碼(看寶島李是否被列為有風險人員)後,領著寶島李進站。

疫情爆發後兩年,寶島李也感覺到大陸防疫的改變,也明顯看到跟台灣相比,在使用科技防疫上的差異

21、22年的大陸防疫可以精準到隔離某個小區的某棟樓,而非20年疫情開始時封鎖整個小區。

好比從上海入境要隔離14天,如果你住在上海,你就可以回家了

可見,大陸運用科技防疫,可以做到兼顧到防疫與彈性

IMG_20220301_151942.jpg

但同樣令人不解的地方也有~

好比如果你是從上海入境,隔離14天,然後從上海回到寧波,還要再隔離14天!

WHY?隔離28天是什麼原因?有科學根據嗎?病毒也要請產假嗎?

各級政府疊床架屋的隔離政策,其根基是恐懼,是明哲保身,而不是科學。在地區政府的層層加碼下,當時就有人因此被隔離了2個月

22年的3月底,上海還開始封城,並因為10月習近平選主席,全國各城市也一併死命封鎖!

全大陸各城市封鎖的不只是城,還有信息,死的不只是經濟,還有人命。

寶島李當時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朋友傳來哪哪哪又有人自殺的照片,真是怵目驚心

而大陸的進出口貿易也在各城市的封鎖,一步步死去,影響著23年的經濟困頓。

不只封城封得突如其然,解封也解得莫名其妙

22年年底,習近平選完後,沒有半點解封的過場措施,說開放就開放了,就連原本還說新冠好危險的官媒、專家,一夕之間就說問題不大了

身處其中的寶島李,還真是奈德史塔克摸不著腦袋。

大陸是有科技能防疫,但用政治思考,一切從嚴,失去彈性,亂七八糟;

台灣是沒科技防疫,但也用政治思考,逢中從嚴,我就雙標,愛咱咱地

同樣政治思考,愛咱咱地的台灣,卻有著愛咱咱地的幸福

 

愛碗亭的最新文章 

arrow
arrow

    寶島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