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空軍,我們再來看看陸軍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大門的東西兩側各陳列著五門明、清時期火炮

東側五門分別是:

清代抗英鐵炮:清道光21年(1841年)造,原置於廣東虎門威遠炮臺,參與過鴉片戰爭

明代缺嘴將軍:明嘉靖年間造,原置於福建泉州城垣民間傳說,此炮在抗擊倭寇時炸裂,裂片擊中倭首,倭寇遂退,故稱"缺嘴將軍"

清代大鐵炮:清道光21年(1841年)造,原置於大連金州鎮城垣,參與過鴉片戰爭

明代紅夷鐵炮:此炮系英國造,明天啟2年(1622年)購自澳門,置於北京城垣,為中國最早引入的西方大炮

清代鋼炮:此炮系法國造,辛丑條約後,列強得以在中國駐兵,此炮便原置於山海關法軍兵營門口

IMG_20200901_102245.jpg

西側五門分別是:

清代義勝營大將軍:清光緒8年(1882年)造,原置於大沽口北塘砲台義勝營,被八國聯軍掠走時沉於海底,後被打撈出

清代鐵炮:清道光21年(1941年)造,原置於山東蓬萊北山上,曾參與甲午戰爭和對日抗戰

紅衣將軍:清道光20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置於秦皇島石河口炮台,炮身鑄有"紅衣將軍"字樣

清代平夷靖寇將軍鐵炮:道光21年(1841年)造,原置於吳淞西炮台,曾參與鴉片戰爭

清代鋼炮:此炮系1835年法國造,辛丑條約後,列強得以在中國駐兵,此炮便原置於山海關法軍兵營門口

 

19世紀德國造克虜伯240毫米要塞炮炮管

IMG_20200901_102130 19世紀德國造克虜伯240毫米要塞炮炮管.jpg

入口對面則有一尊塗裝成綠色的德國造克虜伯240公厘要塞炮,據說為光緒10年(1884年)造

網上的資料很少,連官網也沒有多述,只說是19世紀德國製

清末的洋務運動,在軍備方面向當時西方最先進的大炮專家-德國的克虜伯公司購買大炮

從同治10年(1871年)到清光緒22年(1896年),累計向德國克虜伯公司購買了約2000門克虜伯大炮,並裝配到船艦、岸防上

其中包括了架設在廈門胡里山炮台,口徑280公厘,現存世界最大的克虜伯大炮

不過最先進的大炮仍然擋不住政治的腐敗,大清依舊是亡了

然而,這批克虜伯大炮,直到50年後的對日抗戰、60年後的國共內戰,依然發揮驚人的戰力!

IMG_20200901_110507.jpg

軍博館地下室以火炮與坦克陳列為主,但火炮明顯數量更多,年代跨度也更大

 

德國造克虜伯120毫米要塞炮

IMG_20200901_111826 德國造克虜伯120釐米要塞炮.jpg

清光緒11年(1885年)中法戰爭後,為提高防禦能力,清政府在廣西邊境築炮台,並配置火炮119門,眼前的德國造克虜伯120公厘要塞炮便位於其中的鎮南關鎮中炮台

 國父發動11次革命推翻滿清,但大多數時間, 國父比較像是精神領袖跟募款公關

唯一一次由 國父領導的革命便是發生在清光緒33年(1907年)的第六次革命鎮南關起義

雖然國民黨跟清廷的官方資料上把這次鎮南關起義吹得震天嘎響,國民黨說炮火多麼多麼猛烈,以彰顯其勇猛,清廷說義軍炮火多麼多麼猛烈,打勝回頭好邀功

但其實更可能的是,這場起義只是小打小鬧,沒什麼人知道,過了2天,廣西清政府才發現 國父在鎮南關上放了一炮XD

而這一炮就是位於鎮南關鎮北炮台,與眼前同款的德國造克虜伯120公厘要塞炮

 

日本造四五式240毫米重型榴彈砲

IMG_20200901_112154 日本造四五式240釐米重型榴彈炮.jpg

明治37年(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的領土上開打,日本雖然最後戰勝俄國,但在進攻俄軍旅順要塞時傷亡慘重

日軍總結原因之一便是攻城炮火不足,但是現有的德國克虜伯280公厘榴彈炮又過於沉重,於是便於明治45年(1912年)開發了這款四五式240公厘榴彈炮

但由於四五式240公厘榴彈炮重達33公噸,過於沉重,1912年又沒有大馬力的車輛牽引,想要移動只能拆成零件,然後用重型機械重新組裝

........................

那既然都因為沉重要拆成零件才能移動,幹嘛不用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280公厘炮呢?

總之吧,四五式240公厘榴彈炮雖然不如日軍預期,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戰期間,日軍青島德軍要塞發動攻擊,成功壓制德軍

民國20年(1931年),2門四五式240公厘榴彈炮秘密運抵瀋陽,組裝後,9月18日以該炮炮轟東北軍北大營,爆發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前沒注意到日軍的大動作,發生時又沒把日軍攻勢當回事,事後才說"沒想到日本人這麼狠!"

這敗家子當得還真稱職!!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共軍繳獲2門四五式240公厘炮,被收入博物館中

咦?為什麼其他被繳獲的火炮都拿來對付國軍,何以這2門炮這麼乖,直接收入博物館,難道是傳說中的和平之炮嗎?

咳~前面說過,四五式240公厘炮缺乏牽引車輛移動,要拆成零件後再組裝

可是啊~~國軍敗得太快,等組裝起來戰鬥就結束了,所以不是此炮愛好和平,實乃來不及參與啊

 

蘇聯造BM-13火箭炮

IMG_20200901_105355 蘇聯造BM-13火箭炮.jpg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蘇聯自行研發,且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雖然準確度低,但能壓制大面積敵人,且便宜、易生產

這種火箭炮的發射架上標著俄文字母"К",原指"共產國際Коминтерн",但由於嚴格保密,前線士兵都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於是就根據這個字母"К",用當時蘇聯的戰時流行歌曲"喀秋莎"稱之,而德軍則以其發射時的嘶吼聲稱其為"史達林管風琴"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有多種型號,BM-13便是其中之一,韓戰期間,中國向蘇聯購入的BM-13火箭炮,對美軍造成嚴重打擊

國軍後來也研發自己的"喀秋莎"-工蜂四型多管火箭,不過已經晚了喀秋莎30多年

 

美國造M1式155公厘榴彈炮

IMG_20200901_110514 美國造M1式155釐米榴彈炮.jpg

美軍於一戰期間使用的是法國的火炮,一戰後開始研發自己的火炮

這門M1式155公厘榴彈炮研發便是始於1920年,但研製成功後,直到1942年才第一次參與戰鬥,雖然晚了20年,但戰績彪炳,效果顯著

二戰後持續服役,被更名為M59加農砲,大部分到70年代才退役,中華民國也接收一批M59加農砲,至今仍在服役

這門美造155榴彈炮是共軍從國軍手上繳獲的戰利品,曾參與韓戰

 

英國造115公厘榴彈炮/美國造M2A1式105公厘榴彈炮

IMG_20200901_110416 英國造115釐米榴彈炮+美國造M2A1式105釐米榴彈炮.jpg

美國造M2A1式105公厘榴彈炮1941年起生產,猛、準、輕、簡,可以直升機空運,故廣泛運用於二戰中,並支援給各盟國

二戰期間,中華民國的駐印遠征軍也曾裝備過,韓戰後,再度獲得美國軍援的350門M2A1

M2A1經歴過韓戰、越戰的考驗,可靠耐用,1962年後更名為M101榴彈砲

民國60年,國軍開始生產M101A1,定名為T63 105mm榴彈砲,至今仍在服役

此炮在國共內戰中,為共軍繳獲,並在韓戰中使用,炮打美國聯軍

英國造115公厘榴彈炮為1905年研製,此門炮自國軍手中繳獲

也可看出當時國軍的窘境,裝備真是聯合國+博物館,不管東西,不管新舊,有炮就打,有車就開,能飛就上,能用就好

 

美國造M19式40公厘雙管自行高射炮

IMG_20200901_105424 美國造M19式40毫米雙管自行高射炮.jpg

M19是美國二戰生產的自走防空火炮,以M24霞飛輕型坦克底盤為載具,配備瑞典博福斯雙管40公厘炮

但由於M19生產配備時已經接近二戰尾聲,且德國、日本空軍都已經無威脅性,故M19實際上的第一場戰鬥是在韓戰

然而北韓空軍又双叒叕不具威脅,所以M19在韓戰戰場上也不務正業,不打鳥,改打人,對韓戰戰場上的北韓與中方士兵造成極大傷亡

M19為韓戰時所繳獲

 

蘇聯造M1939式37公厘高射炮

IMG_20200901_113250 蘇聯造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jpg

蘇聯造M1939式37公厘高射炮研製於1939年,因而得名

二戰中,蘇軍用該炮共擊落14657架敵機,二戰後,成為共產國家的標準防空配備

此炮參與過韓戰與越戰,護盾上的十顆紅星標示該炮擊落過10架敵機

 

中國造1970年式130公厘履帶自行火箭炮

IMG_20200901_112034 中國造1970年式130釐米履帶自行火箭炮.jpg

"喀秋莎"多管火箭後來有各種衍生型,其中一種便是裝備在裝甲車上,加強其移動與防護

70式130公厘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為中共於1970年自行設計製造,曾參與過中越戰爭

直到7年後,國軍才將工蜂四型多管火箭安裝在M113裝甲運兵車上

 

中國造63式裝甲運兵車/中國造PWL75式105公厘自行無後座力炮

IMG_20200901_112328 中國造63式裝甲運兵車+中國造PWL75式105釐米自行無後坐力炮.jpg

中國造75式無後坐力炮以美製105公厘無後坐力炮為基礎改進而成,1975年完成,故稱75式

由於簡單、便宜、易生產,成為有效的反戰車兵器,但是隨著更有效的單兵反戰車飛彈問世,無後座力炮逐漸無用武之地,逐漸退役

但是寶島李記得前幾年軍事演習,國軍好像還有演練無後座力炮的樣子

63式履帶裝甲運兵車則是中共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款履帶裝甲運兵車,有浮水功能,加裝浮桶後還能渡海

 

中國造東風一號地地導彈/中國造東風二號地地導彈

IMG_20200901_104411 中國造東風二號地地導彈(左)+中國造東風一號地地導彈(右).jpg

1957年,蘇聯贈送於中國兩枚R-2型飛彈,其中一枚用於研究,而另外一枚則用於仿製,仿製型號就是東風一號飛彈,於1960年11月5日發射成功,是中國第一代導彈武器

後由於中蘇交惡,蘇聯撤走技術援助,東風二號發展遲滯,加上文化大革命動盪,直到1964年才發射成功,是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種彈道飛彈,亦是中國"兩彈一星"重點項目(原子彈、導彈、衛星)

1966年,攜帶原子彈彈頭的東風二號試射成功,成為具有核威攝的戰略武器!

這幾年,大陸網民叫囂著要送"東風快遞"到台灣,說的就是這玩意兒

 

中國造紅旗二號地空導彈

IMG_20200901_111616 中國造紅旗二號地空導彈.jpg

紅旗二型地對空飛彈是在仿製蘇聯SA-2地對空飛彈的紅旗一型基礎上研製,於1967年研製成功

那紅旗一型又是何時仿製成功呢?1964年

紅旗二型地對空飛彈的介紹說,國軍U-2是被此紅旗二型地對空飛彈擊落~~

事實上,這句話,對也不對,因為當時中共還沒有這麼先進的技術,主要靠的還是蘇聯

國軍U-2一共被擊落5架,前面4架都是被蘇聯製SA-2擊落,只有最後1架被紅旗二型擊落

其實早在民國48年10月7日,一架由國軍飛行員王英欽上尉駕駛的RB-57D高空偵察機,在北京上空就蘇聯製SA-2擊落過創下地對空飛彈擊落戰機的首例,王英欽上尉當場殉國

但是美國人不信邪,隔年又派飛得更高的U-2去蘇聯偵查,這次又被SA-2打下來,飛行員生還被俘,還被公審,美蘇換俘的故事後來還被拍成《間諜橋Bridge of Spies

民國51年9月9日,不信邪的美國人依舊讓國軍飛U-2去大陸偵查,陳懷(生)中校遭SA-2擊落殉國

民國52年11月1日,葉常棣少校遭SA-2擊落,被俘19年後獲釋

民國53年7月7日,李南屏中校遭SA-2擊落殉職

民國54年1月10日,張立義少校遭SA-2擊落,被俘18年後獲釋

民國56年9月8日,黃榮北上尉遭紅旗二型地對空飛彈擊落殉職

雖然戰功主要是蘇聯人製造的武器,但畢竟中共自製的紅旗二也出過力,所以~

對,紅旗二打下過U-2,但,這句話沒說全,打U-2的主要還是SA-2

對美國來說,死幾個飛行員茲事體大,但更大的問題是美國人嘴很鬆,飛行員被俘虜就會被套情報,還要公審認錯

於是不會有飛行員被俘虜的無人偵察機計劃便成為God Bless America的救星!

比不死人的無人偵察機計劃更好的是,死的不是美國人!

IMG_20200901_115953.jpg

展廳的二樓陳列大量步兵兵器,寶島李好像看到了軍訓時使用的M1步槍

IMG_20200901_115241.jpg

毛瑟手槍還可以加上槍托,增加射擊穩定性,看上去就像是一把可愛的小步槍

 

美國造雷明頓MKIII式22釐米信號槍

IMG_20200901_115007 美國造雷明頓MKIII式22釐米信號槍.jpg

說是信號槍,但寶島李怎麼看都覺得像光劍啊!

 

拐杖手槍/拂塵手槍/手套手槍/鋼筆手槍/四管手槍/握掌手槍/微聲手槍

IMG_20200901_115055 拐杖手槍+拂塵手槍+手套手槍+鋼筆手槍+四館手槍+握掌手槍+微聲手槍.jpg

另外還有許多特殊任務槍~

比如你看這一把槍,實際上,它是把刮鬍刀

至於這把刮鬍刀, 其實呢,它是個吹風機

你看這個吹風機,這不過是它表面的掩飾, 我告訴你,它還是刮鬍刀

最後看看這隻鞋子,它其實還是吹風機~

 

愛碗亭的最新文章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人均: 免費(需預約)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復興路9號

訂位電話:+86-10-66866244

營業時間: 9:00—17:00 (16:00停止入館;周一公休)

網址:http://www.jb.mil.cn/

必殺技:各種兵器展覽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島李 的頭像
    寶島李

    寶島李的愛碗亭

    寶島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