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首都博物館有點普隆宮,裡面又滿是複製品,介紹名牌還經常性錯植
但是~~~
人家首博的特展很精彩!!加上"首都"身分!每每展出都是"首輪",且品級上乘
比如2015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大墓出土後,2016年就來到首都博物館展出
河南安陽殷墟之光-婦好墓,也於2016年在首都博物館展出考古發現40年特展
所以雖然常展比較那個什麼,但是特展都相當好呦!
婦好墓是發掘於1976年的殷墟墓,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未經擾動的王室墓葬,出土文物亦為近代罕見
根據其形制和青銅器銘文上的"婦好"和"司母辛",認定墓主人為商王武丁的"諸婦"(后妃)之一的"婦好"
武丁為商代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武丁時期,國力達頂盛,開拓許多新疆域,被稱為武丁中興,更被後代追諡為"商(殷)高宗",中國歷史上諡號為高宗者,多為該朝代的鼎盛時期(也多是由盛轉衰的時期)XD
婦好墓出現海邊的貝幣與新疆的和闐玉,可以想見當時商代與周邊貿易的關係
北京首博復原了婦好墓當時的發掘現場,並用VR技術,復原了3000多年前的墓室樣貌
刻辭卜骨(商)
武丁中興時期的重要人物便是他的王后-婦好,武丁有三位王后,第一位為婦好,第二位為婦妌、第三位為婦癸,婦好諡號"辛",後人尊稱其為"母辛"
其中以婦好的地位最崇高,因為婦好不僅對內要率領眾人打理後宮,又武能上馬安天下,對外率領將士征戰四方
不僅是晚上侍寢的王后,且文能提筆定乾坤,白天還是負責占卜的女祭司,可謂文武雙全
故當婦好薨時,武丁並沒有將其安葬於王陵區,而是將其就近葬於宮殿區,以便時時前往悼念
武丁對婦好的思念,使婦好的王后大墓即便在王陵區的大墓都被盜墓賊盜光光時,卻能依舊保持完整!
刻辭卜甲(商)
墓中還出土許多刻辭卜板與刻辭卜甲,都是跟婦好相關的卜辭
司母辛銅方鼎(商)
不過整體來說,女性地位在商代較高,除了婦好率軍出征過,另外兩位王后也曾率軍征伐過,且經研究發現,商代亦有女性士兵參與戰鬥!
然婦好戰功彪炳,為當世人所不及,還掌握占卜與知識,地位備受推崇,深得武丁倚賴
真是出得廳堂,下得廚房,入得太廟,攻得四方,能文能武,古今第一奇女子,中國第一女武神也!!
關於婦好的記載,上次寶島李在河南博物院時就已提過,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婦好英年早逝,33歲便去世,後人為其鑄鼎,便是此司母辛銅方鼎
婦好扁圓銅壺(商)
關於司母辛銅方鼎,還有個相關的小知識~
那便是啊~其實啊~
司母辛銅方鼎不叫司母辛銅方鼎
應該叫"后"母辛銅方鼎
婦好封口銅盉(商)
武丁崩後,王位由其子繼承,並為其母"母戊"(武丁三位王后之一)製作了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重達832.84公斤(司母辛只有138公斤左右),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司母戊鼎也因其世界最大最重青銅器的體量,被載入大陸的小學歷史課本中,家喻戶曉
婦好銅罍(商)
"司母戊"原譯"祭祀母親戊",但民國51年,台大金祥恆教授指"司"跟"后"在古代其實是同一個字(古代字沒定型,字可反寫,如"司"跟"后",部首可隨意放,如"峰"跟"峯")
指其非"司母戊",而是"后母戊",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爭議
婦好銅圓斝(商)
故這裡該做"司"還是"后"解呢?
新解說,此處應為"后"!因為"司"為祭祀之意,埋在墓中,給死者所用的行為,不能稱祭祀,故應作"后"解,即"王后"、"受人尊敬"之意
2011年,"司母戊鼎"被正式改成了"后母戊鼎",此更動在大陸造成轟動!其震撼不亞於於九大行星一夕變八大行星!
婦好銅圓足觥(商)
然這說法也非蓋棺論定,學界認為"后(王后)"是周代才有的說法,這裡的"司"是"祠"之意,也是"祭祀"的意思
總之,這個爭端還沒完,不過社會、媒體現在多以"后母戊鼎"稱之
那麼同一時期,同樣背景下的"司母辛鼎"不也該稱為"后母辛鼎"嗎?怎麼還稱為"司母辛鼎"呢?
欸~~~阿災
"好"連體銅甗(商)
甗(音眼)是一種蒸器,上甑(音贈)下鬲(音立),上面的甑是蒸籠,下面的鬲是燒水的鍋,中間以銅篦隔開
加水後把食物放入甑,生火加熱燒水,就能蒸熟食用
"好"分體銅甗(商)
甗除了甑鬲連體的形式,也有甑鬲分開的形式
寶島李一開始覺得奇怪,怎麼那麼麻煩?明明要和在一起才能作用,怎麼還有連體甗跟分體甗?
後來,看到下一個青銅器就明白了!
"好"汽柱甑形器(商)
甑的造型通常為平底蒸籠,此種中間有一立柱的柱形甑比較少見
若是將此種柱形甑替換一般的平底甑,不就能煮雲南汽鍋雞了嗎XD
婦好銅鴞尊(商)
上次在河南博物院一見即驚為天人的婦好銅鴞尊,被譽為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
這次也一併移駕北京首博展出,讓寶島李又可以再度仔細端詳!
鴞,即貓頭鷹
根據考古研究,商人起源神話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中的"玄鳥"可能就是指貓頭鷹
雖然貓頭鷹多在西方神話跟《哈利波特》中出現,沒中國什麼事,但其實在中國古代,貓頭鷹是戰神的象徵
貓頭鷹快狠準,夜晚出擊,又靜謐無聲,人狠話不多的殺手形象,正是最好的軍人品質,故也是婦好的愛物
在婦好墓中有大量的鴞形器物
原本鴞尊出土時,腦袋上沒有蓋子,空缺一塊
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對勁,因為尊這種酒器也不需要蓋子
但是清點的時候,發現有塊青銅零件跟這鴞尊缺口吻合,放上才發現竟是鴞尊的一部分
婦好銅鉞(商)
前面提到,婦好武功蓋天下,在婦好墓中也出土有130多件武器,其中有2大2小銘有"婦好"的婦好銅鉞,最為人矚目
婦好銅鉞長39.5公分、刃寬37.3公分、重達9公斤,飾有兩隻老虎張開血盆大口正要吃人的虎食人紋
因這柄大鉞的出土,後人便猜想婦好一定是個孔武有力之女強人!!揮動大鉞,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商代"無雙!
這不禁讓寶島李想起一個老笑話:
有個經紀人憂心匆匆地對另一個經紀人說
"唉,我手上一個藝人,有史特龍的肌肉,有阿諾的漢糙,布魯斯威利的外型,還有成龍的身手"
"那非常棒啊!你唉什麼聲嘆什麼氣啊?"
"她是個女的"
"喔..........."(拍肩膀)
但其實這柄銅鉞只是權力象徵,並不是真正的實戰兵器,所以不要以為婦好"有史特龍的肌肉,有阿諾的漢糙,布魯斯威利的外型,還有成龍的身手"啦
司母辛銅四足觥(商)
這尊犧形觥(音公),造型精美,是盛酒器
雖然周人認為商人酗酒,喝得腦袋不清楚,人變得暴虐兇殘
但現代研究則認為,商代釀酒技術釀出來的是啤酒、黃酒,頂多10多度,很難喝到神智不清
倒是因為裝酒的容器是青銅器,鑄造青銅器的鉛等重金屬雜質容易溶入酒中,形成醋酸鉛
並且因為形成醋酸鉛,酒會因此帶有甜酸味,變得更好喝,長期飲用會導致鉛中毒
所以讓商人瘋狂的真正元凶,可能不是酒,而是鉛中毒
亞弜銅圓鼎(商)
接下來是冷僻字時間,弜(音降),弓強的意思
銅瓿(商)
瓿(音剖)是中國古代禮器,用於盛放水、酒、醬等物
瓿的形狀、功能與另一種青銅器"缶"相似,現代研究懷疑瓿其實就是缶,只因讀音不同而形成差異
(𠂤戈)夔足銅鼎(商)
𠂤戈...........
這字唸............
errrrrrrrr...................
司(上兔下ㄎ)母銅方壺(商)
上兔下ㄎ...........
這字唸............
errrrrrrrr...................
雖然不知道這字怎麼唸,但據學者考證(上兔下ㄎ)是婦好的本名,但因實在不知道這字怎麼唸,故用"兔"稱之
咦???
中興的武丁跟擔任祭司的兔子,不就是日本造國的大國主跟會預言的因幡白兔的故事嗎?XD
不過,就在寶島李查資料的時候,又發現個有趣的事情
"因幡白兔"其實最早是寫作"稻羽之素菟",但是"菟"是兔嗎?"菟"也能當老虎的意思啊!!(奇怪?古人是怎麼想的!菟能當兔,也能指虎)
所以再回來看(上兔下ㄎ),婦好說不定不叫兔子,搞不好是隻母老虎呢!
玉鴞(商)
《逸周書》記載"凡武王俘商舊玉億有百萬",顯示商人愛玉,數量龐大
婦好墓中也出土大量玉器,其中也有婦好愛用的圖騰玉鴞
玉象(商)
中原地帶曾是大象的棲息地,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玉虎(商)
龍跟虎在商代人的心中地位崇高,因此在墓中經常出現龍虎造型的文物,婦好墓中也出土許多玉虎
骨杓/白玉簋/骨匕(商)
白玉簋飾有華美的紋飾,且厚薄均勻,製作精緻,推測是重要的祭祀禮器,出土時內有骨杓、骨匕
多鈎形銅器(商)
多鈎形器有可能是以繩子吊起來,以鈎子掛東西
玉韘/銅鐏形器(商)
銅鐏是長兵器尾端的護具,做成爪形應是便於插入土中,立於地面
玉韘(音射)是射箭時,套在拇指上,鈎拉弓弦的器具,即後來的扳指
研究人員從玉韘的尺寸回推婦好的身高,推測婦好的身高應在160公分左右,並通過數位技術在婦好骨骸的基礎上模擬出婦好的絕世美顏!
夔首骨笄(商)
婦好也是女人,婦好墓中除了兵器、禮器外,也有大量玉製配飾
當然,還有骨筓(音雞,髮簪)
玉調色盤(商)
除此之外,婦好也要化妝,因此墓中也有雅詩蘭黛.......之類的化妝品........的調製工具啦
比如此玉盤便是用來將礦物顏料混和的玉製調色盤
可以想像一位有著盛世容顏且萬人敵的神力女超人,抹著當時最流行的口紅,揮舞著無雙銅鉞向你殺來!
原來這就是作為蓋兒·婦好·加朵敵人的感覺,一邊殺一邊微笑,又威猛又甜美,我想這就是戀愛吧!
好吧~~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XD
麟趾金(西漢)
2011年2月中旬,江西南昌墎墩山來了一群外地人,舉止怪異,後來被當地人發現是盜墓者,於是便報警
報警之後,警察來到現場,發現盜墓賊已經挖了一個洞,並盜走部分文物
後來考古學者接手墓穴調查,經過4年多的研究,確認這是座西漢古墓,墓主人是海昏侯劉賀,此墓的發現又給考古界投下震撼彈!
海昏侯墓是已發現保存最好、功能布局最完整、面積最大的西漢列侯墓園,還首次發現漢代金板,出土多部竹簡,能補全、更正多部現有典籍、記載,連孔子的生日都被往前推了15年,被評為2015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
不過問題來了!之前盜墓賊不是已經盜走一部分了嗎?而且漢代人喜歡厚葬,又被曹操挖去作軍費,漢墓"十室九空",怎麼還有剩呢?
原來,先前盜墓賊錯判墓地封土的高度,以為挖的是主墓,但"誤中副車"
加上海昏侯墓格局特別,故盜空了海昏侯夫人墓就走(以及因為警察來了)
另外,為什麼這麼長久的時間以來,海昏侯墓都沒被盜呢?
考古學者推測可能是因為319年豫章郡大地震,海昏侯墓沉入鄱陽湖,故雖然發現五代、宋代的盜洞,卻都無法侵入主墓室,因禍得福
馬蹄金(西漢)
海昏侯墓的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光是墓主人的身分就已經令人咋舌!
劉賀是誰?
劉賀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曾當過27天皇帝,後遭輔命大臣霍光廢黜,史稱漢廢帝,先貶回昌邑王,後又被貶成海昏侯
劉賀做了什麼事?只花27天,從"帝"被貶成"侯"?
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漢昭帝病死,大將軍霍光迎漢昭帝的兒子劉賀繼皇位,但27天後~~~
《漢書》記載"賀受璽以來廿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光以其不堪重任,奏上官太后廢賀,反昌邑,削王號,食二千戶。迎戾太子據孫病已為皇帝"
上任27天,被投訴犯禮法1127件,平均一天41.74件,什麼強搶民女、逼良為娼之類的都不在話下,此外還有偷看女人洗澡,後來逼女人看你洗澡,長大了才想割包皮,騙小女孩去看金魚,其實是要非禮人家,貼錢去做大玻璃,看有誰光顧你就送1000兩銀子加一個包子之類的,在2000年後還成了電影段子(咦?)
這種一天犯41.74件錯事的世界紀錄,令人匪夷所思,讓李組長眉頭一緊,覺得案情不單純
霍光廢掉劉賀後,擁立漢昭帝的孫子劉病已繼位,即漢宣帝
劉病已表面對霍光順從,等霍光死後,便一舉消滅霍氏一族勢力
事後,漢宣帝派人去監視這位年紀輕輕的廢帝有無復辟的鴻圖大志,結果探子回報劉賀揮霍無度、嗜殺不仁,漢宣帝因此放心讓劉賀活著
但是從劉賀墓中出土的大量準備上供漢宣帝的黃金跟五銖錢可以看出,劉賀並不揮霍,而是學乖了的劉賀,用"揮霍"跟"不仁"向漢宣帝表忠誠活命
加之,劉賀墓中出土了約5200枚竹簡,內容包括《悼亡賦》、《論語》、《易經》、《禮記》、《孝經》、《醫書》等文獻,包括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孔子畫像和已經失傳1800年的《齊論》、《六博棋譜》,以及圍棋棋盤、編鐘、古琴等,顯見劉賀深受儒家教育薰陶,也不像"荒淫君主"的喜好
故歷史學家認為,劉賀被廢,多半是因為劉賀不願乖乖聽霍光的命令而被廢,而非如史書所記載的"荒淫"
金餅(西漢)
海昏侯墓出土大量金餅,每枚重量約為漢代一斤(250公克),是出土金餅數量最多的漢墓
如果放大看,金餅上有墨跡
據研究,金餅上寫著"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即漢宣帝元康年間,劉賀上供給漢宣帝的黃金
古代上供的金鋌、銀鋌上都會寫著由誰上供,上供多少,以示負責
金板(西漢)
海昏侯墓中還發現多塊金板,是漢墓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
青銅劍(西漢)
雖然是青銅劍,但這把青銅劍也太長了吧!!應該只是裝飾配劍,實戰中恐怕早就斷了
不過也有可能用了新技術,能把青銅劍做得又長又有韌性
總之,這大概是寶島李見過最長的青銅劍吧
青銅錞于(西漢)
海昏侯墓還出土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漢代樂車,樂車上有錞(音淳)于、建鼓、鐃,與文獻記載吻合
錞于流行于周代、漢代,是一種軍用打擊樂器,將錞于吊起,打擊發聲,與鼓搭配,"伐備鐘鼓,聲其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
不過這種樂器在南北朝就已經消失,不為人知
青銅紐鐘(西漢)
海昏侯出土兩套編鐘、一套編磬,及琴、瑟、排簫,伎樂木俑等近兩百件
從樂器的擺放、懸掛、組合方式,也可清楚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
大劉記印玉印(西漢)
海昏侯墓一共出土四方印鑑,一枚大劉記印,一枚劉賀印,一枚無字玉印,一枚"海"字銅印
"大劉記印"大小為邊長1.7公分的正方形印,龜鈕造型,為劉賀私印
不過"大劉記印"這幾個字也有講究,"大劉"指的是大宗劉,即皇帝、親王等大宗劉姓
也就是說劉賀雖然被廢,被貶為海昏侯,但一直念念不忘自己是皇帝一支,與其他支脈不同呢!
無字玉印(西漢)
另一枚無字玉印與大劉記印形狀相似,均為龜鈕,卻無字,推測是劉賀要帶到另一個世界使用的!
可能劉賀認為到時會有新職缺吧?
海字銅印(西漢)
此海字銅印上只有一個"海"字,為官印,但學者推測這不是海昏侯劉賀的關防印鑑,而是烙馬印
劉賀養了許多馬,此烙馬印便是在馬身上烙下印記,作為管理馬匹之用的官印
玉瑗(西漢)
此玉器雖是用玉製做的環,卻不能叫玉環,而是玉瑗(音院)
以外形來說,瑗跟環相比,瑗,孔大邊小,環,孔跟邊等大
然而以用途來說,區別就大了
《荀子》記載:"聘人以珪,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璧,孔小邊大,玦,有切口的玉環,珪,五角形玉牌)
意即"聘人用玉珪,拜訪用玉璧,天子召人前來用玉瑗,斷絕關係用玉玦,恢復關係用玉環"
故在墓中出現"玉瑗",代表此墓主人的身分不一般,不是召人的天子,就是被天子召喚的重要人物!
玉耳杯/玉飾件(西漢)
此玉耳杯據研究,是劉賀生前所用之物
青銅鹿形鎮(西漢)
用於草蓆、地墊的銅鎮,有錢人的玩意就是"壕"啊
青銅蒸煮器(西漢)
墓中的酒器庫還發現青銅蒸餾器,過去雖然也曾發現過蒸餾器,但是都是用於煉丹,蒸餾花露水之用
但此次蒸餾器發現於墓葬的酒器庫,且蒸餾器中還發現有芋頭、板栗、荸薺、菱角等糧食,故此蒸餾器應是用於蒸餾白酒
若真如此,中國製做蒸餾酒的歷史將從元代推進到漢代,大幅提前約1500年
不過,學者表示也不敢百分百確定,還需要對照文獻才敢肯定!
整個蒸餾器的構造就跟前面提到的甗類似,下面的鬲裝水加熱,上方的甑放入已經發酵過的食物蒸熟,蒸氣經冷卻後,從下方滴管流出,便是蒸餾酒了
即便是蒸餾酒,這裡的蒸餾酒度數依舊不高,大概也就跟清酒相當,跟動輒50、60度的蒸餾酒不可相提並論
青銅滴漏(西漢)
從周代開始,先人們便知道用物理原理計時,設有使用挈(音竊)壺的計時官吏—挈壺氏
不過到底挈壺如何運作,如何計時,史書並沒有記載
到了西漢的時候,有一種也用物理原理計時的器具,稱為滴漏,或許就是挈壺的改良版
這種計時器,由漏水壺和漏箭兩部分組成,漏水壺中裝水,水從底下的漏管穩定流出
漏箭插於漏水壺,浮於水上,隨著水不斷滴漏,漏箭不斷下沉,突出於壺外的漏箭刻度便能表示時間的變化
不過滴漏壺水多的時候,水壓大,水漏得快,水少的時候,水壓小,水漏得慢,造成計時偏差
即便古人一直試圖改善,只是想破頭,也一直無法解決滴漏計時不太準的問題
五銖錢(西漢)
最後要說一下漢代五銖錢!
海昏侯墓出土大量漢代五銖錢,並以一貫一千文為單位,將過去認為始於宋代的一貫一千文制度,推進到西漢
海昏侯墓出土五銖銅錢約400萬枚(一說200萬枚),推測是海昏侯薨後,漢宣帝所賜
出土的五銖銅錢重達10餘噸,數量多到已經沒有什麼考古價值了,放了還嫌占地!
那怎麼辦呢?
放在禮物商品店裡賣呀!
對!來首都博物館別忘了買一袋漢代五銖錢喔!(記得是10枚100RMB)
不過,壞消息是~~~~
已經賣光了XD
首都博物館
人均:免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訂位電話:+86-10-85007063
營業時間:09:00-17:00
網址: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
必殺技:神盾局特工基地、首博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