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古物-肉形石(清 康熙 OPEN DATA)
故宮三寶之一的肉形石,以玉髓(石英的一種)為材染製而成
雖然並不稀有,而且比翠玉白菜還白菜,但架不住是康熙所藏,身價自然不一般
寶島李喜歡這種純天然的,未經雕刻的,只由匠師染色妝點的,大自然跟人類智慧的共同創作!
上次去台北故宮的時候,肉形石被搬到南院展覽,所以寶島李從故宮OPEN DATA下載肉形石圖片
說到南院,寶島李就不得不提故宮南院這個砸大錢又沒人去的失敗投資
以故宮為名,但拒絕成龍捐仿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一說是拒絕複製品(太好笑了!故宮裡的複製品還少嗎?),一說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過於"中國化"(那又何必叫故宮南院呢!?),讓人搞不懂
雖然南院名義上以國際、亞洲為主題,但"故宮"之名與經常調用台北故宮資源之實,顧客何不上台北故宮看,更完整呢?
去台北故宮想看的就是毛公鼎、翠玉白菜跟肉形石,去故宮南院要看啥呢?
故宮南院定位不明,寶島李覺得是迄今一直做不起來的主因!
唉~現在說一套做一套,定位不明的事情可多了,定位不明的又何只南院呢?
重要古物-清三松款雕竹荷葉式水盛(清初)
由竹子所雕刻而成的荷葉水盛,外壁刻有"三松製",即明末竹雕世家嘉定三朱之翹楚-朱三松,受到明清士人推崇
清乾隆時更將三朱作品與古銅、宋瓷並重,貢入內府
紅釉尊(清 康熙)
康熙時代製的此紅釉尊,紅釉透亮,顏色均勻,完美無瑕,十分難得
清初的瓷器跟明代類似,依舊是簡單大方
殊不知~~~
他們的好日子要到頭了XD
豇豆紅釉柳葉瓶/豇豆紅釉萊菔瓶/豇豆紅釉印盒/豇豆紅釉菊瓣瓶/豇豆紅釉太白尊(清康熙)
豇豆紅是康熙朝所製的紅釉瓷器,據說非常難燒製,失敗率高,所以量少物稀
天藍釉錐把瓶/天藍釉筆洗/天藍釉暗花花卉紋瓶/天藍釉缸/孔雀綠釉獸面紋鈁(清康熙)
黄釉撇口大碗/黄釉瓷蓋罐(清康熙)
請記住康熙時代飽和的顏色,還有它的簡單,因為它馬上要沒了
胭脂紅釉印花龍紋碗/綠釉杯/松石綠釉杯(清雍正)
請記住雍正時代粉嫩的顏色,還有它的低調,因為它也馬上要沒了
為什麼呢??
因為蓋章狂魔、執著的文物破壞者-乾隆來了!!!!
粉彩蟠桃天球瓶(清乾隆)
乾隆認為新花樣、流行、裁花鏤葉、繁縟、織巧、瑣碎皆為"俗氣"
認為宋、明的古典跟低調才有品味
可是啊~~~
乾隆造的器物全都是他認為"俗氣"的樣式啊!!
看乾隆監造的器物,珠光寶氣,大紅大綠,彷彿來到了東北農村,因此一介帝王也被大陸人笑話"農家樂審美"!!
國寶-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清 乾隆)
熟悉骨董的北京朋友說,其實也不能怪乾隆,好比央視那種規規矩矩的節目看久了也會膩,突然看到吳宗憲"嘿嘿~~"的節目,就覺得唉呦~怎麼那麼有趣~
豐富、繁複、變化不只在外型上,在結構上也尋找變化
乾隆要求工匠製作許多高難度的瓷器,於是結合跑馬燈的概念,燒製了許多轉心瓶,游魚轉心瓶就是其中之一
游魚轉心瓶由內瓶和外瓶所組成,內瓶畫有金魚與水草,外瓶開窗,轉動內瓶時,就可以透過窗戶看到金魚逐水草的影像
寶島李在南京博物院看過轉心瓶特展,該展列出11個乾隆官窯出品的轉心瓶,其中有9個都在台北故宮!!
黃地粉彩八卦如意轉心瓶(清乾隆)
這也是個轉心瓶,但複雜到寶島李難以想像它要怎麼轉
據介紹,從瓶頸轉可以轉動內瓶.........
可是啊~~~
窗開得那麼小,誰知道你轉了沒啊XD
這種設計,在業界叫做"為了設計而設計"
粉彩鏤空雲龍紋轉心冠架(清乾隆)
這是一個帽架兼薰爐,帽子可以放在帽架上,裡面的薰爐可以同時薰香帽子
問題來了~~~
前面的瓶子轉是因為可以看到內外瓶造成的畫面滾動
你把帽子放到帽架上遮住後,什麼都看不到了,你還轉它幹嘛啊!!!同樣也是為了設計而設計!!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時尚這種事情啊~~~哪是寶島李能理解的
粉彩青瓷轉足碗(清乾隆)
這是一個碗~~~
它也可以轉~~~
......................
......................
WHY??你雍正把鼻沒告訴你吃飯的時候不要玩碗嗎!!!(敲敲敲)
重要古物-太平有象瓷尊(清 雍正-乾隆)
大象和寶瓶共組"太平有象",在許多博物館都有珍藏,然僅此作象牙完整,益顯珍貴
金甌永固杯/玉燭長調燭台(清 乾隆)
金甌即金屬酒杯,唐代任命宰相時會以金甌賜酒,代表將治理國家的重責大任委任於你,故金甌也有政權、國家、國土之意
創立於臺灣光復時的台北市金甌女中,其名由來便是取自"金甌無缺"(臺灣光復,國家完整)之意
從雍正開始,每年清宮過年,元旦子時,皇帝會在養心殿舉行開筆儀式,迎接新年到來
這時就會在紫檀長案上,以金甌永固杯飲用屠蘇酒代表政權永固,點燃玉燭長調燭台上蠟燭象徵風調雨順,再持萬年青筆寫下新年祝願,故金甌永固杯也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傳器物
乾隆對金甌永固杯異常重視,親自監造,一共製作4件(其中一件是他當太上皇時,嘉慶所製)
目前分別藏於倫敦華萊士收藏館(2件)、北京故宮(1件)、台北故宮(1件)
景德鎮窯 仿龍泉青瓷雄雞香薰(清 乾隆)
欸~~~這裡怎麼有一隻這麼乾淨的雞!!不像是乾隆時代的
這是因為乾隆得到一個明末清初的龍泉釉雞形香薰,喜歡得不得了,於是命人再做一個一模一樣的!
國寶-清高宗御筆文淵閣記(清 乾隆)
文淵閣是乾隆建來收藏《四庫全書》的藏書閣,位於北京故宮內
乾隆對其十分重視,才剛動工就迫不及待地寫了《文淵閣記》,記述為何編撰《四庫全書》,什麼車同軌,書同文,古往今來的大功勞等
當然,文字獄跟竄改古書內容之類的那點"小事",乾隆就沒寫進去了
《四庫全書》體量龐大,約8億字!用手抄寫這8億字,抄七次,而有了七部《四庫全書》
若在電子化的現在,一塊USB硬碟足以!放到雲上,愛複製多少就複製多少!
然而古人收藏《四庫全書》則費勁多了,每部《四庫全書》都要興建一棟房子來收納,七部就建了七棟房子,分別有北京故宮內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揚州天寧寺(乾隆南巡行宮)的文匯閣,杭州聖因寺(也是乾隆南巡行宮)的文瀾閣,鎮江金山寺(還是乾隆南巡行宮)的文宗閣
然戰火無情,《四庫全書》因八國聯軍、太平天國被毀,七部現今僅存剩三部半
文瀾閣部散佚剩半部,經後人補完後,現藏於浙江省圖書館,不對外開放
文溯閣部在中蘇關係緊張時,將《四庫全書》運送至甘肅避難,事後甘肅不願送回瀋陽故宮,現存於甘肅省圖書館,跟洛陽白馬寺的佛像一個道理
文津閣部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號稱是唯一原書原架的原裝貨
文淵閣部是四庫全書的第一部,跟著政府一起到台灣,現藏台北故宮,號稱《四庫全書》中最完整,也由於是第一部,也是錯抄最少的一部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墨拓本(清 乾隆 三希堂法帖)
此帖為王羲之在雪後放晴之際寫信問候朋友
乾隆獲得後,令人編輯內府所藏歷代法書,摹刻成《三希堂法帖》
前面提到,三希堂有三件寶貝,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羲之姪子王珣的《伯遠帖》
乾隆獨厚這《快雪時晴帖》,但是這《快雪時晴帖》歷代均認為是唐人所摹
而王獻之的《中秋帖》也被認為非真跡,而且應該是米芾所偽,剩下的《伯遠帖》則是真跡
民國38年,大陸淪陷前夕,《中秋帖》跟《伯遠帖》被民間收藏家帶到台灣求售予台北故宮
可惜當時台北故宮沒錢,於是《中秋帖》跟《伯遠帖》又被中共購回,現存北京故宮
等等~~~《中秋帖》跟《伯遠帖》不是在清宮三希堂收藏嗎?怎麼到了民間收藏家手中
欸~~你忘了有人在故宮偷文物嗎XD
姚文瀚、袁瑛 合筆盤山圖(清 乾隆)
珊瑚魁星點斗盆景(清)
這是用珊瑚所做的盆景,在清宮中是相當流行的吉祥擺設
魁星爺一腳踏鰲頭,一腳踢星斗,稱為魁星踢斗,象徵學子獨占鰲頭之意
附帶一提,如果到北京故宮花錢買了門票,又再花錢進了珍寶館,看到的大多是這個等級的"珍寶"
對較之下,同樣付了錢,是不是在台北故宮,錢花得更值得XD
金胎西洋掐絲琺瑯奶茶罐(清 乾隆)/畫琺瑯黃地牡丹紋蟠龍瓶(清 雍正)
這邊要說一下,中共過去一直塑造蔣介石是王八蛋,把好東西都捲跑了的印象
於是大陸普遍流傳"故宮的好東西都被國民黨捲走"的說法(雖然也是事實啦)
但是近年來北京故宮要營運要創收,於是風向變了,一說北京故宮有100萬件藏品,絕對不輸台北故宮70萬件收藏
又說國民黨退得匆忙,在上海碼頭只帶走22%的故宮文物,而且因為"槍聲越打越近,國民黨越打越退",裝箱文物都是隨便搬上船,好東西都沒拿
Well~~究竟好東西是不是都到台灣?反正兩邊都去親自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掐絲琺瑯天雞尊/銀胎掐絲琺瑯獸面紋方觚(清 乾隆)
北京故宮近年積極轉型,力求文化變現、創收,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去北京故宮也不再只是看建築,同時有更多宮殿也作為展館開放,把故宮珍藏文物拿出來展示
同時,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也讓許多大陸朋友熱血沸騰,"圖民族之復興",紛紛想到故宮報名修文物
然而,寶島李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卻對北京故宮大失所望,尤其其中有一集描述道
修繕師傅在室內將文物修繕完畢後,往室外搬到另一個陳列室,途中文物因濕度變化而崩裂,前功盡棄,要重新修繕
本意是描述修繕工作艱辛,但寶島李看了則覺得,這也太不專業了吧!!恆溫恆濕不是最基本的保護文物101嗎?
不過台北故宮就專業嗎???欸~~先把官網跟現場說明統一一下,我們再來聊這個問題吧
然而,北京故宮"不專業"的背景主要也是因為故宮建築本身的先天缺陷,北京故宮不適合作為展覽文物的博物館
不像中國其他博物館,故宮雖大,但是單體建築小,且不能破壞古蹟新增室內通道,文物搬運只好走室外
加上故宮本來也不是作為展覽空間使用,參觀空間有限,動線也不便,珍寶館、鐘錶館裡,擠一擠,人就給擠出來了
與之相比,北京故宮對面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場地就要優良得多,配置也合理得多
說實在,寶島李雖喜歡現在北京故宮將宮殿闢為展廳的做法
但為了文物好,希望較脆弱的文物,像是《清明上河圖》、《伯遠帖》、《平復帖》,還是放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吧!
北京故宮放放石雕、玉器、鐘錶不易壞的,看看建築就算了
重要古物-白玉錦荔枝(清)
此玉器原為乾清宮內之陳設,名為白玉錦荔枝,其實錦荔枝也就是苦瓜的雅稱
由於是清宮藏品,為了吉利,所以避免稱"苦"瓜,而叫錦荔枝
余光中以白玉錦荔枝為題作《白玉苦瓜》歌詠中國,不過寶島李覺得實在有點為賦新辭強說愁,沒有《鄉愁》質樸動人
粉彩番蓮包袱式瓶(清嘉慶)
包袱寓意包福,是清代流行款式
乾隆以後,清代的審美就定型了!!變成這種歡天喜地的農家樂
再見了,唐代的自信!再見了,宋代的細緻!再見了,明代的完美!再見了,康熙雍正的低調內斂!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清 道光-光緒)
這象牙球推測是由南派廣東牙匠所雕刻,清宮稱這類匠人為仙工,顧名思義,這真不是凡人能雕出來的
台北故宮藏有2顆,24層跟17層,眼前的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為17層
象牙球層層往內刻,一層套一層,刻出一層層活動的球面,並在球面上雕刻出人物山水建築,形成如此曠世之作
寶島李覺得這都稱得上國寶了,即使現代依舊有人能雕出這種象牙球,而且更甚此者,花30年雕了57層
仙工們花30年去雕刻一顆象牙球,這種工藝跟匠心,真是"只應天上有",真是國之重寶
重要古物-翠玉白菜(清)
故宮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只是重要古物~~~不敢相信吧!
不過,寶島李也覺得故宮文物,人才濟濟,翠玉白菜的確排不上國寶
大陸人說翠玉白菜跟肉形石放到北京故宮只是三級文物
嗯~以歷史價值跟稀有性來說(應是光緒年造,翠玉在清宮不流行,但慈禧喜歡,共傳世6個),人家說得也沒錯
那麼為何翠玉白菜會有如此盛名呢?
其實故宮三寶,官方給出的答案是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等三幅國寶級北宋山水畫
然而,由於這些展品極為嬌貴,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材質易碎,加上曾經出國展覽受損,平常不輕易見人
於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這些,一般人看得懂又經得起久放,來了一定看得到的展品就變成觀眾口中的故宮三寶了
綠地魚龍圖花式瓶(清光緒)
碧玉屏風(民國)
汪精衛民國30年訪日時,曾將一件"翠玉屏風"(翠玉即翡翠)送給日本天皇作為禮物
日本戰敗後,這件屏風歸還中國,先藏於北京故宮,後隨政府搬遷至台灣,藏於台北故宮中
民國91年經鑑定,此件非翡翠(硬玉),而是碧玉(軟玉),故改名為碧玉屏風
絕處逢生-桃紅珊瑚樹(民國)
這珊瑚竟是民國103年由民間企業捐贈的,從基隆撈起,樹齡約600年
珊瑚樹漂亮是漂亮,但是,按照故宮定位,是不是放到故宮南院比較好啊?
這次到故宮來,花了一番功夫對比故宮中陳列與文化部所列的國寶跟重要古物
發現真正的國寶其實都沒展出來,但足以讓寶島李嘆為觀止了,看來以後得常常去啊!萬一遇到國寶呢!
台北故宮博物院
人均:350 NTD(持身分證150NTD)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電話:+886-2-28812021
營業時間:Sun-Thu:08:30–18:30;Fri-Sat:08:30–21:00
必殺技:毛公鼎、宗周鐘、散盤、頌壺、快雪時晴帖、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富春山居圖、祭姪文稿、自敘帖等中華文化瑰寶....飛花折葉具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