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東福寺,下一站是涉成園,搭地鐵到七條,走路前往
七條站的出口用三十三間堂作為壁畫,告訴我們三十三間堂到了
步行來到涉成園,發現我們上次就經過,只是我們當時以為是東本願寺,而涉成園的確隸屬於東本願寺
看到路邊遊樂場的綠樹,寶島李想起上次經過時,它還是盛開的櫻花
短短時日不見,已經換上新衣,人生的變化真是快啊
走著走著,寶島李突然想起了《西風的話》,哼了起來
去年我回來,你們剛穿新棉袍,今年我來看你們,你們變胖又變高
你們可記得,池裡菏花變蓮蓬,花開不愁沒有顏色,我把樹葉都染紅
寶島李突然想起國中老師說,年紀大了,很容易流淚
我想可能是因為長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更能理解生命中得到的來之不易,以及”想得卻不可得,你耐人生何”的無奈吧
想到這裡,寶島李眼眶居然也濕了
唉~~年紀大了,容易流淚
涉成園(枳殼邸)
走到南門,發現是關著的,當下心中一涼,後來發現入口在西邊........
涉成園隸屬東本願寺,因為周圍種植枳殼(枳),所以又稱“枳殼邸”,指定為日本名勝
一說到枳殼,寶島李就想到”橘逾淮而為枳”這句成語
”橘逾淮而為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齊國的晏嬰出使楚國,楚靈王在宴會上拉出一個齊國小偷犯人想要羞辱晏嬰,楚王問晏嬰,是否齊國人生來喜歡偷盜
晏嬰回答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表示同一件事,會因環境不同而改變,說人在齊國不犯法,到了楚國卻犯法,這明明是楚國的問題啊!
這裡的枳殼,就是"橘逾淮而為枳"中的"枳"
枳跟橘長得差不多,味道雖酸苦,但卻是很實用的中藥材,但橘跟枳其實是同科不同屬的不同植物
楚靈王就是小時候不念書,才被晏嬰唬得一愣一愣的,下次要是有人說:"你懶得跟豬一樣!",你就可以回他:
"人跟豬是同綱不同目的生物,你有沒有常識啊!"
當然,要是對方是你老婆,勸你還是不要嘴~~
滴翠軒與臨池庭
到涉成園時,肚子有點餓,本想在園中野餐,卻發現園內禁止飲食
李太太看著樹上長著像桃李的青色果實流口水
現在回想起來,那應該就是枳吧
入口便是一個大池子,水淺而清澈
池中的魚看起來是一般的鯉魚,但也不怕人,估計也不是養來吃的
臨池亭跟滴翠軒之間一直有工作人員走來走去,可能正在準備午餐
傍花閣
傍花閣是座造型非常奇特的建築,位在涉成園的正中心,外觀看起來像是個武士的盔甲
據說一開始是園內佛堂園林堂的三門,因此下方還留有通行的通道
天花板還有個十二地支的圓盤,但是不知有何作用
源融供養塔
寶島李小時候,有一本著名的日本漫畫,北条司的《城市獵人》
漫畫中的男主角犽羽獠有一次諷刺其搭檔海怪,將其扶養的孤兒--美樹培養成職業傭兵後,又娶美樹為妻
這種培養少女成為理想伴侶的行為,稱為"光源氏計劃",這名稱與典故源自日本著名的小說--《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男主角光源氏培養小他9歲的若紫長大,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對象後,娶其為妻
而這位光源氏的原型,推測就是眼前九重石塔所供養的源融
在日本,天皇一家是被國家供養的,要是天皇生的少倒還好,生多了,國家怎麼養得起!!
所以日本人想了一個絕妙的制度,叫做臣籍降下,也就是脫離皇族,成為侍奉皇族的貴族
歷史上曾經多次臣籍降下,首先這樣搞的就是嵯峨天皇,賜姓源氏,暗喻源自天皇
從此"源氏"出現了,因為是嵯峨天皇這一支分出的,這些人便被稱為"嵯峨源氏"
而源融,這位嵯峨天皇的第十二男,便是第一批的嵯峨源氏!
縮遠亭
源融在園內仿造陸奧鹽釜燒製海鹽的鹽屋,即為眼前的縮遠亭
源融喜歡造園,他在宇治的別墅,後來被改為著名的平等院
他在嵯峨的山莊棲霞觀(即為《源氏物語》中的"桂院"),後來又被改造成清涼寺
位於賀茂川河畔的宅邸河原院(即為《源氏物語》中的"六條院"),後經改建,以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命名為"涉成園"
園中的描述,與《歸去來辭》中的景物多有相似,雖然沒有看到相關的資料,但是寶島李開了一會兒腦洞
或許"涉成園"借的不只是"園日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一句話而已,而是整首《歸去來辭》
各位姑且聽聽,權當一樂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會讓寶島李開這樣的腦洞,是因為園內相對於其他園林,少了些禪味,更多的是中國詩詞中的隱士閒趣之感
印月池
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
不知道我們剛剛經過的,關著的南門,是不是為了呼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涉成園工友:"嗯..........你要這樣說,也不是沒有可能啦"
回棹橋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
眼前的印月池中有一人工島,是全園最高的高地,本是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決定加強防禦工事改造京都,遺留下的"御土居"土壘遺跡
猜猜看,這個高地在園中的哪個方向??對,就是東邊,正是"登東皋以舒嘯"!
島上最高的縮遠亭,據說過去可以看到東山三十六峰之一的阿彌陀峰(埋葬豐臣秀吉的地方),宛若將遠方的山峰縮至眼前,故得名
不過現在的涉成園只看得到周圍的建築,頗煞風景
漱枕居
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漱枕居,聽這名字,不知是否取自那句著名的"枕流漱石"
話說魏晉時期,有個叫孫子荊的人崇尚隱士生活,一時口誤,把"枕石漱流"說成了"漱石枕流"
被人糾正後又狡辯說:"之所以枕着水流,是為了清洗耳朵;之所以用石頭漱口,是為了砥礪牙齒"
這段故事收錄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成了千古趣聞,後人也就用"枕流漱石"形容隱居的高士生活
不過,後來寶島李查了資料,應該是來自"枕流漱石"的原句"枕石漱流",出自曹操的《秋胡行》
這枕石漱流,是否也正合了"臨清流而賦詩"呢?
閬風亭
本以為涉成園很大,尤其地圖標示的位置看起來,景點跟景點之間,怎麼樣也得走個幾分鐘吧
不,3秒鐘就走到了!!還很容易錯過,而且有些景點真的時時讓寶島李萌生"褲子脫了就讓我看這個"的感覺
園內應該在辦活動,無法在屋內喝茶看風景,加上園內整修,遂草草結束
總感覺來得不是時候,或許該趁櫻花季來的
http://www.higashihonganji.or.jp/worship/shose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