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李愛吃蛋包飯,在家中看著料理東西軍,曾經也想自己弄蛋包飯來吃吃

學著大廚敲鍋柄讓蛋捲翻面,把鍋柄都快敲斷了,還是作不出軟嫩軟嫩的蛋包

寶島李想到有位大廚很會做Omelette,請她來示範Omelette作法

看著Julia Child的作法,突然覺得以前敲鍋柄的行為跟白癡一樣

 

 蛋包飯是怎麼來的呢?


 蛋捲演進圖

 Omelette系譜

 蛋包飯是法文Omelette(蛋包)加上英文Rice(飯)所組成。根據Wiki百科說,Omelette(蛋包)是一道相當古老的料理,甚至可以追朔到古代中東波斯人的一道名為KooKoo的料理(不過長甚麼樣我就不清楚了),後來輾轉流傳到了歐洲變成了義大利蛋餅Frittata、西班牙烘蛋Tortilla跟法國蛋捲Omelette。

(題外話,寶島李多年前曾經做過用蛋、馬鈴薯跟洋蔥攪拌煎熟的西班牙烘蛋Tortilla,作出來應該要像圓形的蛋糕一樣站得直挺挺的,做成功的那次是用比較深的平底鍋,咬下有著充滿馬鈴薯慣有的飽足感、洋蔥的甜味跟蛋香;失敗那次,是用較淺的鍋子,做出來就跟早餐店的蛋餅一樣,軟趴趴的睡在碟子上,戰績一勝一敗。)

蛋捲的名字在經過長時間的流轉、更動後,到18世紀算是確定今天我們叫的Omelette,中間還曾經叫過Alemette、Homelaicte等。現在的蛋捲一次大約打2顆蛋,從前的蛋捲據說一次都是用上6~8顆的,但是傳說拿破崙行軍經過法國西南部的 Bessières時,吃到當地旅館主人做的Omelette,霎時間天雷勾動地火,大叫"這真是太好吃啦~",還下令把鎮上所有的雞蛋端出來,做了一個超級無敵巨大的巨無霸蛋捲給士兵們吃。

19世紀的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努力引進西方文化,Omelette 跟 Croquettes 兩個深深影響日本食文化的法國美食便傳入日本,Omelette 自然是演變成我們所說的蛋包飯(オムライス Omu-raisu),而 Croquettes 則演變成大家耳熟能詳,外表酥脆、內裡鬆軟的可樂餅 Korokke。

法式的Omelette變成日式的蛋包飯的起源據說有兩種,時間都在大正時期(1912-1926),日本開始流行的洋食館中。

起源一:第一種說法是發生於關東的東京洋食老店「煉瓦亭」。大正時期的洋食館生意極好,員工吃飯時間就被縮短了,所以調理簡單又方便食用的法式蛋捲 Omelette 與能帶來飽足感的白飯就成了員工伙食首選(怎麼不是麥當勞??),沒想到顧客看了員工的餐點,也開始要求點同樣的料理,結果這道員工伙食反而深受顧客喜愛,成了最早的蛋包飯;不過據說這最早的關東蛋包飯還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蛋皮包上白飯佐以醬汁,而是單純的將白飯攪入做好的蛋捲中。

起源二:第二種說法是發生於關西的大阪洋食老店「北極星」。老闆發現老顧客們總愛點法式蛋捲 Omelette,再加點白飯,故而發明了蛋包飯這道料理;不同的是,大阪的蛋包飯已具現代「碎肉塊」、「醬汁」和「半熟蛋」的雛型。

 

橫濱蛋包飯

P1260771.JPG

有天晚上,同事討論要去哪吃,突然提到浦城街這家便宜又好吃的蛋包飯,便殺來了!!雖然寶島李愛吃蛋包飯,但是一直以來,經常去吃的地方也就只有COCO壹番屋咖哩,不過印象中,浦城街的橫濱蛋包飯也似曾聽聞,對此次的蛋包飯滿心期待;雖然橫濱蛋包飯營業時間到晚上8點,雖然我們抵達的時間是晚上7點56分,橫濱蛋包飯的老闆仍然是熱絡的招呼我們坐下。

P1260766.JPG 

店內是相當傳統的日式食堂模樣。

P1260705.JPG

便宜」寫在招牌上了,80元就有蛋包飯。

P1260720.JPG

老闆親自服務把蛋包飯跟味增湯送上桌


試吃員S君

P1260759.JPG

 

特製蛋包飯(茄汁飯)

P1260735.JPG

P1260736.JPG

蛋包Omelette的部分很滑嫩,但是淋在蛋包上的醬汁給它扣了不少分數,茄汁似乎少了一點高潮

像是才要唱到副歌就被喀擦掉的Hotel California

 

咖哩豬肉蛋包飯

P1260745.JPG

略鹹的醬汁也同樣的扣了分數,蛋包仍然是可圈可點。

吃到這裡,寶島李心想如果可以叫蛋包飯不要淋醬汁就好了(有人說這跟叫餛飩湯不要湯一樣~奧客);

但是此時突然想起好朋友小楊的話:可以了~不要錢的,要求這麼多!!

寶島李心念一轉~

橫濱蛋包飯才80元的價位,台北要哪找啊?

如果剛好路經此地,的確值得前往一試,這樣的價位有這樣的蛋包水準實在算難能可貴了。

 

愛碗亭的最新文章


橫濱蛋包飯

人均: 100元

地址:台北市浦城街57號

營業時間:午餐:11:00 - 14:00,晚餐:17:00 - 20:00 ;星期日及例假日休息

訂位電話:02-2363 6092

必殺技: 百元蛋包飯

橫濱蛋包飯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寶島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