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後,為籠絡漢人,便下令建造孔廟與國子監,形成左廟右學的型制
北京的國子監從元大德10年(1306年)到清光緒31年(1905年)廢除科舉為止,一共擔任了600年的國家最高學府,還曾經有過來自琉球、日本、朝鮮、越南、泰國、俄羅斯等國的外國留學生呢
而北京的孔廟,雖是僅次於孔子老家曲阜的第二大的孔廟,但是論規格來說,卻是全國最高等級的孔廟,是歷代皇帝來進行國家祭孔典禮的地方
孔聖人因為被歷代封為文宣王,是帝王級別,因此孔廟前都立有下馬碑,文官到此落轎,武官到此下馬
台南孔廟前也有一尊清康熙年間的下馬碑,碑上以中滿文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距今也有330多年!
孔廟
買票後,從孔廟的先師門進,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孔夫子的塑像與大成門
過去老共打"孔老二"可兇了,不僅說"孔學名高實秕糠",更打砸孔廟,連孔家祖墳都挖了
老共搞"文化大革命",於是台灣這邊就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中華文化正統自居
現在老共卻高捧孔子是世界文化遺產,還在世界各地開"孔子學院",傳播中華文化思想
老共舉起了"中國文藝復興運動"的大旗,結果台灣這邊就搞去中國化,說中華文化跟台灣沒關係
...................
誰來給我解釋解釋!!
你們搞得我好亂啊!!
說到這裡,前陣子巴西國家博物館被燒毀,兩千萬件館藏付之一炬
不少大陸朋友在轉傳文章《巴西博物館大火,一場全國性的文化自殺》
...................
寶島李看到"一場全國性的文化自殺"也是一陣尷尬,他們聽說過"文革"嗎?
在古代科舉制度下,要經過重重考試,先成為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考舉人,中舉就已經了不起了,可以當地方官了
這時舉人再進京參加會試,考中者稱貢士,貢士參加殿試入選才能成為進士
大成門前東西側就排列著元、明、清三代共198座51624名進士的題名碑
天啊,600年間才只有5萬多名進士!!一年才86名!!各個都是人中之龍啊!!
一過大成門,就可以看到長長的神道,兩旁種著松、柏
柏樹據說能避邪,故古代陵墓多種植柏樹(按照不同地位,種植的樹木亦有不同),但是孔廟種植柏樹跟避邪倒沒有關係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崇尚松柏,認為松、柏是嚴冬下最後凋零的樹,代表君子遇到危難也不改其志的節操
因此只要在孔廟中,從曲阜到北京,哪怕是在台南孔廟,種的都會是松、柏
在北京孔廟的所有柏樹中,以大成殿前西側第一棵柏樹最為有名,名為"觸奸柏"
這棵柏樹相傳是元代國子監校長許衡所值,已經有700多歲
相傳明代奸相嚴嵩曾經過此樹,突然吹起一陣風,風吹動樹枝掀掉了他的烏紗帽,於是傳言此樹能辨忠奸,稱其為"觸奸柏"
大成殿
《孟子萬章下》中提到,"孔子之謂集大成也",意即孔子是集古代學問大成之人
因此,"大成"就成為孔廟中最重要的關鍵字,大成殿、大成門都以"大成"為名
國子監
中國自古重視教育,傳說五帝時期便有"成均",周稱"辟雍",漢以後稱"太學"
不過漢以前的紀錄太不可靠,至於為什麼,等等再說
隋代後的國家最高學府就是國子監,國子監相當於是現代的中央研究院,一個個不只是學者,還各個都是官呢
從孔廟西側的持敬門出便是國子監,跟松柏成林的孔廟不同,國子監這裡種的是槐樹
因為相傳周代"辟雍"旁,有一大片槐樹林,文人在此集市,故辟雍也稱"槐市"
另外又因為自周代皇宮外會種植三棵槐樹,代表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之位,而象徵國家的鼎也有三足,故古人以槐鼎比喻三公,在國子監裡種植槐樹也有期勉學生成為國家棟樑之意
總之國子監跟槐樹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
辟雍
"辟雍"建於清乾隆49年,是國子監的中心,是一個位於圓形水池與中央方形高台上的建築,是周代的太學,是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
"辟雍"在古代典籍寫作"辟廱",指的是周代的"辟池"(喂!不要隨便罵人)
辟指的是天子,即天子的池子,而"廱"就算不知道是甚麼,但是看部首"广",也知道是建築物
所以看眼前的水池+建築,就是辟雍的基礎元素,然而 "辟雍"在2800年前的周代出現時,可不是這個意思
《詩經‧大雅‧靈臺》曾記載: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鼉鼓逢逢。蒙瞍奏公。
囿類似今天的動物園或獵場,沼是大池,臺是立於土丘上約兩層樓的高臺,辟雍則是集會所
說的就是周文王在百姓的幫助下建造了祭典眺遠的靈臺,在靈囿、靈沼觀賞各種動物,在辟雍聽音樂
宋代王質也在其著《詩總聞》中說到"遊觀之所曰靈臺、靈囿、靈沼是也,然後及會集之所辟雍是也"
白話一點說,大概就是把今天的木柵動物園、國家音樂廳還有中正廟(XD)綁在一起吧~~
可見"辟雍"並不是一般網上所寫,也不是寶島李本來以為的"周代天子所設的大學"
按照古代記載,"辟雍"原本是周天子在皇家園林中開PARTY的地方
那麼甚麼時候開始,"辟雍"從"皇上開趴"的地方變成"學生被巴"的地方呢?
這就要說到漢武帝了~~
漢武帝喜好儒術,曾有儒家學者建議啟動"造聖工程",比照古代聖王在長安城南興建召集諸侯的"明堂"
不過因為當時是喜好黃老的竇太后當家,"造聖工程"便做罷
後來漢武帝又聽從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辦太學教授儒家經典
但漢武帝締造的武功版圖,已經是歷史工程了,加上漢武帝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武帝以後的漢朝開始走下坡
雖然漢武帝興辦太學,卻沒錢蓋校舍,"國立中央研究院"的教授甚至只能在家裡授課
這期間,儒家學者就一直在畫大餅,開始描繪古代的"太學"該是甚麼樣子
西漢的劉向在《五經通義》中說辟雍可以教導大家成為君子,還可以辦敬老活動,還能跟諸侯辦PARTY
這就像小朋友為了要爸爸媽媽買一個PS4,就開始滿口胡說八道
"皇帝爸爸~如果你給我一個辟雍,以後我都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便當不會忘了帶,考試都考一百分"
感覺劉向真的很想要一個學校!
後來的《禮記·王制篇》中更直接創造出了"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把辟雍跟學校在歷史上首次綁在一起
此時的辟雍已經變成了儒家崇拜的 陽具 "造聖工程",而失去了最早的皇家夜總會的意思
後代學者亦認為《禮記》雖是研究先秦生活的重要典範,但是摻揉許多西漢學者的想法"非周之遺典,蓋不足據"
終於,在漢武帝死後一百多年,王莽篡漢,儒家學者們迎來了他們的"辟雍"
王莽啟動"造聖工程",利用天將祥瑞,並打造各種《禮記》上的神聖建築,拉攏人心,終於把儒家學者朝思暮想的"辟雍"蓋了出來!
現在的陝西西安漢長安城外的"辟雍"遺址,便是王莽所建
不過寶島李好奇的是《周禮》其實記載了古代的大學叫"成均"(或許這也是漢代儒家學者創造出來的?),漢代儒家學者為什麼棄"成均"不用,卻鳩占鵲巢"辟雍"呢??
古代典籍都形容"辟雍"是環水的建築,但是這建築長甚麼樣子就沒提及了
網上都說辟雍是明堂式建筑,但有人說辟雍跟明堂是兩回事,又有人說明堂就是辟雍,為什麼會這麼混亂呢?
這叫要怪當初那群特別想要"一間辟雍"的儒學家們了,因為這就是他們"吹"出來的怪物
當初儒學家們"吹"辟雍不只可以當教室,還可以辦PARTY,還可以當禮拜堂,當音樂教室,當射箭場
按照他們的邏輯,如果說辟雍水池裂開會出現無敵鐵金剛,我也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
就是因為辟雍的功能太多,於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們創造了"明堂"這個建築概念,好裝下更多東西
為什麼說"明堂"是創造出來的呢?因為在漢代之前,在青銅器上沒有出現過"明堂"的記載
為什麼特別強調"青銅器"呢?因為漢代的儒家學者們太厲害了,創造了太多托古之說,搞得後來的史學家只好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上找證據
所以明堂是怎麼來的呢?據太史公司馬遷記載,明堂是漢武帝泰山封禪時,有人向漢武帝進獻了《軒轅明堂圖》,奉承漢武帝如黃帝偉大
這馬屁哄得漢武帝很開心,於是儒家學者又把"明堂"嫁接到了"辟雍"上,但據記載,《軒轅明堂圖》上的"明堂"其實只是個茅棚XD
而根據考證,真正的辟雍原型也正是個大涼亭,根本不是現在的華樓
總之,漢代儒家學者把明堂吹得煞有介事,說明堂有九室,每個室有四門八窗,一共三十六門、七十二窗不拉不拉等等
接下來又吹,明堂有多大,有多高,其體型之誇張,感覺應該都沒諮詢過建築師的樣子
快樂的時間咻一下就過去,馬上來到清代
清代的辟雍也是歌功頌德的產物,不過這次想歌功頌德拍馬屁的人跟被拍馬屁的是同一人,那就是我們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乾隆過去來國子監講學的時候,是在彝倫堂講課,當時他就不高興,皇帝怎麼可以在彝倫堂上課
乾隆一心就想蓋個儒家文化中,明君聖王的辟雍,並在裡面講課,不過這個想法一直被底下的大臣打槍
要不是勸乾隆不要拘泥形制(大概是因為真的蓋不出來吧XD),要不就是說辟雍並不是學宮,再不然就是說開鑿溝渠進入北京城內的辟雍,不要無謂擾民
總之,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乾隆皇帝終於要到他的 玩具 辟雍!也就是眼前現在看到的
這種閒得沒事好大喜功的事情,古往今來都有啊
另外,國子監還存放有清代乾隆年間整理的十三經《乾隆石經》,用刻在石碑上的十三經文字作為全國經書的標準版本
不過寶島李好奇的是,宋代以後印刷業這麼發達了,為什麼還要弄個"石經"呢?
孔廟/國子監
人均:30 RMB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15號
訂位電話:+86-10-84027224
營業時間:08:30—18:00(旺季);08:30—17:00(淡季)
網址:http://www.kmgzj.com/index.aspx
必殺技:最高規格的孔廟、600年的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