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的櫻桃同事腸胃炎, 不能吃太油膩的東西, 看她的便當菜是白粥配脆瓜

多嘴的說了一句, "我們去吃老友記吧, 他的粥很厲害的"

從那時候開始, 櫻桃同事就不斷的哭夭說BLOG怎麼沒有老友記的介紹, 沒有介紹她要怎麼吃呢

雖然我不懂為何沒有介紹的店, 她就不能吃, 但是情與義, 值千金,

櫻桃同事, 這篇文章是獻給你的, 希望你一路好走(換工作啦)

 

老友記粥麵飯館

09-03-01_16-56.jpg

中國是這樣的, 越往北, 東西越難吃, 但是人卻長得越高越粗壯;越往南, 東西越好吃, 但是人卻長得越矮越精緻,

各位不妨想想, 中國越往北走,有甚麼很厲害的料理嗎? 

南方就不一樣了, 光是江南的東坡肉, 小籠包, 蟹黃豆腐, 一個一個都不得了

所以你看, 長在最南方, 珠江出海口的港仔就最厲害了

 

題外話

寶島李此言一出,馬上有黑龍江人不服氣,也在留言區跟FB上說寶島李井底之蛙,見識短淺

寶島李要在這邊說,東北也有好吃的菜,但是~~仍是越往北,越沒有什麼厲害的料理

李敖曾經這麼說,一般人生氣的時候,罵人家是王八蛋,李敖生氣的時候,證明人家是王八蛋

不過,轉念一想,其實人家也沒說寶島李說錯,只是說東北也有好吃的,這寶島李也是認同的,只是相對南方比較少而已

寶島李就借這個機會,把這幾年的心得整理一下,說明為什麼"中國越往南,好吃的料理越多"

這邊我們就不扯那些什麼滿漢全席、宮廷御膳了,畢竟當你是皇帝的時候,什麼東西弄不來?

 

地理上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說,中國越往北,越是一片冰雪,我們就往極端的說,就以東北為例

你說有沒有魚?有;有沒有稻米?有;有沒有麥?有;有沒有菌菇雞鴨雁鶴田雞鹿狼狗熊蟬蛹啥的?有,都有

那你說南方有沒有魚?有沒有稻米?有沒有麥?有沒有菌菇雞鴨雁鶴田雞鹿狼狗熊蟬蛹啥的?有,南方也都有(長江以南也種麥)

(東北米好吃,但是這裡不討論東北大米更好吃這種事情,現在說的是料理,也就是說用五常大米或是用廣東增城米,都能做出揚州炒飯或煲仔飯)

那越往北什麼越少?地貌的變化越少!地貌變化少代表生物的多樣性越少,比如都是草原就沒有猴子,都是荒漠就沒有鱷魚

也就是說,中國越北方,物產豐富性越單一,北方有的物種南方也有,但是南方有的北方就不見得有了

我們就說大類,比如南方的竹筍、大象、熊貓(喂~全世界也沒別的地方有吧),這裡就不一個一個對比了,你舉一個姑娘果,我說一個莼菜,要扯扯不完的

物種種類少的這一特點,讓北方的料理受到限制

你要廚師煮菜,總得要有足夠的食材變花樣吧!天天都是土豆,再好吃也是土豆不是嗎?

 

氣候上

另外一個越往北越少是什麼?越往北陽光越少,溫度越低,能抵抗得了嚴冬的動植物也越少,生物的多樣性當然更少

更不用提到了東北,除了幾個城市以外,大部分連海都挨不著

而氣候帶給人另一個顯著的影響就是烹調的方式變得單一

嚴寒的氣候,低溫,你還先蒸後炸,炸完再煮嗎?人都凍暈了!!到了東北,基本就是一個燉字了

而嚴寒帶給人的味覺遲鈍,對熱量的需求,口味也會朝重的方向走,哪還管什麼食物的原味!

(如果觀察大眾點評的哈爾濱前10名餐廳,可以發現都是奶酪很重的餐廳,比如披薩店等等)

 

歷史上

中國文明的起源緣自黃河流域,歷史上各朝各代的文明重心都在北方,文明的北方自然有許多美食

然而歷史上多次北方民族入侵,加上中原地區戰亂,北方主流文明多次遷往南方

先有秦人抵達兩廣,後又有客家人南遷,影響最大的當屬南宋偏安,而北方的真空則不斷被遊牧民族填補

中國飲食習慣從此改變,也影響了中國的飲食習慣

至少在北宋時期,北方人是愛吃甜的(請記得一個規律,人有錢就愛吃甜的),南方愛吃鹹

(有些燈泡(裡面沒有東西,外面東西又進不去)會跟寶島李反駁,從來沒聽過"北甜南鹹"這種事,寶島李也懶的說了,這年頭有GOOGLE,如果想查證,可以上網)

愛吃甜的北方人到了南方,影響了南方人,而北方飲食由愛吃鹹的遊牧民族代替,成了今天的南甜北鹹的局面

後來,清代的時候,華北地區的人闖關東,尤其以山東人佔多數,故今東北菜多有山東菜的味道

再回頭看前面說的地理原因,同樣的山東菜,到了東北也變不出那麼多變化,那麼多調味了

另外,歷史上,由於明清外交保守,因此對於能夠接觸國外新鮮事物的港口多放在距離京師遙遠的南方,一些新鮮的西洋食材的應用,西洋料理的手法自然是南方近水樓台先得月

 

經濟上

美食的必要條件中的一條,一定有發達的經濟才可能有美食

試想要是吃都吃不飽,有泡麵就不得了,誰還巴望吃牛排!!

前面提到,歷史上北方後來戰亂多,經濟重點轉移到南方,有了錢,自然不能滿足於泡麵,起碼加顆雞蛋!

但是我加雞蛋你也加雞蛋,那我叫什麼有錢?所以我要改加鴨蛋,還要放更多東西,上面要雕龍刻鳳蓋大樓,變出更多花樣,這自然會追求更精緻的吃,像四川的鹽幫菜便是如此

加上對洋通商的港埠多在南方,富有的南方,菜色自然更精緻

北京雖然在北方,但身為權力中心,錢也得圍著政治中心轉,自然也發展出精緻的飲食

值得一提的是,最北邊的東北是民國初年的重工業發展地區,若抗戰後重工業沒被老毛子摧毀,後來能好好發展,提振經濟,東北人口沒有大量外移,今日或許又是另一番光景

 

文化上

前面提到,歷史上,中國北方文明不斷南遷,各朝各代吃的文化,一直往南方走

各朝各代的吃,一直不斷在南方碰撞、累積、疊加

加上來自西洋的吃的文化也在明清時代的南方相遇,各種吃的創新,吃的改良,都在南方不斷發生

也因為如此,心態上,相對來說,越偏北方也越保守、傳統,並不是說保守傳統不好,而是相對南方一直推陳出新的情況下,北方的吃相對就變得單調

而中國的北邊,很倒楣地與向來不以美食著稱的俄羅斯接壤,也沒什麼好輸入的(別抬槓什麼魚子醬了,現在說的是”料理”,都是些土豆、奶油、大列巴),要是旁邊是法國,那就另當別論了

另外,跟第一點的地理息息相關的是,南方的地理較破碎,北方地理相對一致,破碎的地理也容易產生不同的料理

好比福建到廣東,被丘陵分為好幾塊,在古代甚至老死不相往來,連語言都演化成不同說法,自然也產生不同的飲食文化與料理方式,而這種各自演化,也催生更多美食

以上就是為什麼寶島李說"中國越往南,好吃的料理越多"

 

寶島李的乾爹就是東北人,身邊的東北朋友也很多,沒必要說東北人壞話

東北菜也很好吃,而且寶島李也喜歡吃,然而就事論事來說,從地理、氣候、歷史、經濟、文化上來說,越往北,厲害的料理就越少

客官也可以咬死說東北的鍋包肉就很好吃,說河北的驢肉火燒很好吃,是寶島李過於狹隘

(話說上一個跟我討論這個話題的黑龍江網友,連南方菜也沒吃過幾口,希望如果有想要討論的網友,至少八大菜系都吃過再來討論,再來說寶島李過於狹隘)

當然,這裡面也關係到以上幾點的不同因素的交相作用,比如山東雖然在北方,但是歷史、地理、氣候、經濟上都佔優勢

東北真的算是比較倒楣,在吃的方面,各點都不佔,不過東北客官真的不用難過,雖然料理有限,但是你們材料好呀!!

 

干貝滑雞豬肝粥

P1220159.JPG

老友記的港式粥與台灣粥不一樣, 台灣粥米粒要發脹飽滿, 但是要顆顆清楚, 不能破壞米的形狀

我愛吃台灣的白米稀飯, 配上醃脆瓜, 九層塔炒蛋之類的, 清香的白粥, 配上略帶鹹味的小菜

大清早的來上這麼一頓, 整個心靈都富裕了起來

廣州一帶的人煮粥都愛把米煮爛, 看不出米的形狀, 使粥變得綿滑濃稠

有時不加配料, 稱為"白粥", 有時配上干貝熬煮增加香氣與風味, 稱之為"干貝白粥", "干貝白粥"在老友記也看得到

09-03-01_16-36.jpg

老友記的粥, 各個是強棒, 白粥有白粥的清香, 豬肝粥有豬肝粥的濃郁,

尤其豬肝調製成滑嫩Q爽的口感,  令人難忘, 與一般像受了潮的餅乾, 潤潤的豬肝口感截然不同,

 Q爽的程度, 印象中只有寧夏夜市頭的神奇豬肝湯可比擬,

不管是皮蛋瘦肉粥, 荔灣艇仔粥, 北菇滑雞粥等等.......環肥燕瘦, 各有巧妙不同, 但是同樣都能包君滿意

 

貴妃雞飯

P1220147.JPG 

每次吃飯時間來都吃不到他的燒臘飯, 照片中的這粒貴妃雞飯是那天老友記僅存的倒數第二盤

其他燒肉, 玫瑰油雞等等, 已經全部都賣光了, 想必燒臘比粥更有看頭

貴妃雞飯雖然看起來很少, 實際上吃起來也真的很少, 但是味道真不是蓋的

鮮嫩的雞肉淋上蔥油, 讓人秒殺整盤雞肉, 剩下白飯空蕩蕩的晾在那邊........

還好我有點青菜跟腸粉

 

蠔油芥藍

P1220142.JPG

蝦仁腸粉

P1220154.JPG 

包油條的"炸兩"更有特色, 幾乎每次來都必點, 這次點些不一樣的蝦仁腸粉

"老友記"在香港似乎是個很生活化的用語, 大概就像周潤發對著一群勞工朋友喊"好兄弟" 或 成龍對著歐文威爾森叫"哥倆好"之類的,

如果GOOGLE"老友記"的圖片, 可能會看到的圖片是"Freinds"的羅斯跟瑞秋, "老友記"其實就是台灣的"六人行"影集

這部播放了10年的美國電視影集, 也陪伴了我不少青春啊

 

愛碗亭的最新文章

 

老友記粥麵飯館

人均: 200 NTD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2巷16號

訂位電話:02-2731 2269

必殺技: 粥,  飯

 老友記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友記 港式 廣東粥
    全站熱搜

    寶島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