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壁

IMG_20191026_151410.jpg

在箭亭的東邊有座琉璃九龍壁,為乾隆37年(1772年)所造,黃琉璃瓦廡殿式頂,漢白玉須彌座,壁上有九條琉璃蟠龍

九龍壁以象徵皇權的"九五"為數,將九條龍分布於五個區塊,又用270塊琉璃磚(也是九五四十五的倍數)組成

寶島李記得小時候國立編譯館出版的不知道哪門課的課本封面上就是這九龍壁

IMG_20191026_151459.jpg

故宮九龍壁為寧壽宮皇極門前的影壁,與北京北海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合稱三大九龍壁

但故宮九龍壁有名的地方,不在其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又或是上過國立編譯館課本的封面,而是因為~~~

在270塊琉璃磚中,有一塊木磚XD

乾隆年間所燒製的琉璃磚,距今約250年,依然光鮮亮麗,唯有白龍的腹部看起來黑黑的,仔細一看,白龍腹部是木頭的,褪色了

傳說這是因為當年工匠不小心打碎了一塊琉璃磚,由於來不及燒制新的,於是工匠用楠木雕出一塊龍身並刷漆補上,矇混過關

據說,直到民國13年,溥儀被馮玉祥將軍趕出宮,在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才驚覺愛新覺羅家被騙了近250年!!

 

皇極門

IMG_20200723_103240.jpg

乾隆由於不願超越爺爺康熙在位的61年紀錄,故決意於執政60年時退位當太上皇,由37歲的嘉慶皇帝接任大清國皇帝(37歲當皇帝,查爾斯王子一聽,留下羨慕的眼淚)

九龍壁北面的寧壽宮,原是康熙后妃的住所,乾隆退位當太上皇時,選定寧壽宮為退位後的居所,便按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制式,將此處整修成一個前殿後宮的小小紫禁城

宮殿雖然在今被混為一談,但其實是兩種建築,"國事曰殿,家事曰宮",寧壽宮區中的主要建築,一幢是乾隆處理政事、接見來使的皇極殿,一處是乾隆的居所寧壽宮

欸~~太上皇還處理什麼政事,接見什麼來使啊??開玩笑!古來太上皇干政的例子難道還少嗎?你看李登輝XD 

如果你上網查"皇極殿",會出現兩條結果,一條指清代皇帝舉辦重要國事活動的太和殿,明代原名皇極殿,另一條就是指乾隆所修的皇極殿

所以,你品!你細品!有沒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思!

乾隆退位時雖然年事已高,但尚能視事,曾說"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故乾隆駕崩前,嘉慶皇帝其實還當了3年多的兒皇帝(兒皇帝也是皇帝!查爾斯王子一聽,又留下忌妒的眼淚),此期間,紫禁城中還出現乾隆年號跟嘉慶年號並用的怪現象

IMG_20200723_103302.jpg

從九龍壁往北過皇極門,你會看到.......家徒四壁.......的廣場,前面等著你的是又一道門-寧壽門

奇怪嗎?如果把皇極殿比作太和殿,把寧壽門比作太和門,把皇極門比作午門,那就不奇怪為什麼皇極門跟寧壽門之間有個大廣場了

所以,你品!你細品!有沒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思!

乾隆好大喜功,辦過兩次鋪張浪費的千叟宴,第一次舉行千叟宴,在乾清宮列席800桌,與宴者3900餘人

第二次在皇極殿,傳位嘉慶的典禮結束,乾隆就吃起千叟宴,這次與宴者達5900餘人,桌子從皇極殿擺到寧壽門外的廣場

千叟宴吃什麼?涮肉火鍋!別小看涮肉火鍋,乾隆的千叟宴吃涮肉,加上發紅包,一次就花了一百多萬兩白銀

一百多萬兩白銀是多少呢?大概是大清國一年收入的2.5%!

 

寧壽門

IMG_20200723_103355.jpg

嘖嘖~乾隆晚年老糊塗,政治不修,貪汙橫行,官僚體系已經腐敗爛光

這些事情嘉慶不是不知道,但是兒皇帝畢竟是兒皇帝,還是要看皇帝臉色的

就在乾隆於千叟宴上大撒幣的同時,動搖大清國本的川楚教亂已經醞釀爆發

10年後,川楚教亂的罪首王三槐被俘受審,王三槐說起兵乃"官逼民反",令嘉慶感慨萬千

雖然嘉慶是大清國由盛轉衰的時期,但是由盛轉衰的病根卻生在他好大喜功的爸爸乾隆身上

 

皇極殿

IMG_20200723_103515.jpg

寧壽門後是皇極殿,皇極殿為仿太和殿所修,跟太和殿是一對雙胞胎,故近代重修太和殿時還曾來皇極殿參考參考

皇極殿建築雖是原裝,但殿內器物卻都是太和殿的複製品,皇極殿跟太和殿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IMG_20191026_152208.jpg

為何皇極殿的器物都是複製品呢?因為真品全借給瀋陽故宮展覽,然後跟"白馬寺調撥"同樣的原因,所以又双叒叕要不回來了

雖然乾隆整修了寧壽宮與皇極殿,但其實太上皇不住這兒,仍住在皇帝寢宮養心殿,這期間,兒皇帝嘉慶還住在太子的毓慶宮呢

李太太:"寶島李,你想多了,乾隆應該沒想佔著不走,只是老人家認床啦"

寶島李:"...................................."

乾隆駕崩後,寧壽宮與皇極殿也就無人使用,但乾隆修寧壽宮除了用作退休,其實也是為了把寧壽宮打造為祖宗祭祀所,故寧壽宮也不太算活人能住的地方吧XD,住的都得是神仙XD

話又說回來,就算能住人,又誰有十全老人的"坎讚",敢坐在皇極殿的寶座上,睡在寧壽宮樂壽堂的龍床上呢!

欸~~有!!

100年後,一位敢於以一挑八,相信肉身能擋子彈的奇女子-慈禧太后就在此住下,座上玉匾"仁德大隆"便是慈禧所題

慈禧太后不僅在這過60、70大壽,接見外國公使,死後還在這辦靈堂治喪呢

 

明萬曆孝端皇后鳳冠(明)

皇極殿東西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現闢為珍寶館,展出400多件清宮造辦處自製珍寶,亦有地方朝貢及明代文物,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數眼前的明代皇后鳳冠

鳳冠乃皇后在接受冊命、拜謁宗廟祭祀祖先、參加朝會時所佩戴的禮冠,為珍寶館重物,鳳冠的主人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皇后-孝端顯皇后

不過此冠的出土卻是個考古歷史上的大慘劇!!

1956年,在北京市長吴晗跟千古狗腿郭沫若等人的要求下,開挖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定陵,並以此練手,目標是挖掘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長陵

結果由於挖掘與保存技術落後,造成破壞,大批文物挖出來卻無法保存,大量明代珍貴文物損毀!!

更慘的在後面~~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開啟了10年文化浩劫,定陵也沒能逃過紅衛兵小將的魔掌!

紅衛兵不僅砸了定陵,還將保存在定陵文物倉庫中的"地主頭子"-萬曆皇帝及皇后的屍骨拖出來批鬥、毀屍!最後一把火,將萬曆皇帝跟兩位皇后,連同文獻資料一起燒了

故現在去看定陵參觀,裡面空空如也,原來的東西,要不是被搬到博物館保存,要不就是被毀,沒什麼好看的

也因為這個原因,明成祖的長陵開挖計劃廢止,也不准再打其他帝王陵的腦筋,免得重蹈開挖定陵的大慘劇

 

編織象牙席

 

編織象牙席是將象牙以藥水浸泡過,劈成寬僅2公厘的扁平象牙條,交錯編織而成,是明清時期廣州牙匠的拿手工藝

由於象牙席用料多,勞民傷財,儉樸愛物的雍正下令禁製,象牙劈絲的技藝也因此失傳,故牙席已是絕品,加上牙席質脆易碎,宮中原有牙席5張,現只剩3張了,乃珍寶館中的重中之重

 

象牙絲編織花鳥紈扇

象牙扇的扇面以牙席同樣的技術,劈象牙取薄片編織而成,清宮中經常可以看到這類廣東進貢的貢品

 

牙雕海市蜃樓景屏

牙雕海市蜃樓景屏為清宮所製,在4公分厚的象牙上刻出15層人物、山水、樓宇、花卉,巧奪天工,為清宮陳設中的佳品

 

尤通犀角槎杯

尤通是明末清初的雕刻家,尤其擅長犀角杯雕刻,乾隆對尤通的雕刻技術十分推崇,多次題詩讚美

 

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金瓶珍珠花樹景

   

珍寶館的展品與其說是國家級的國寶展覽,不如說是清代皇家生活器物展

如果說前面的鐘錶館是場地因素,令人掃興!那珍寶館就是展品、場地,雙重壓力!

 

金累絲嵌珠寶塔/金嵌珍珠天球儀

 

不要跨海坐飛機跟台北故宮相比,多走幾步,去故宮對面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就可以看到來自全中國的國寶級文物!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輾壓式的暴擊!哈里發塔般的落差!

但是故宮都來了,不來皇極殿的珍寶館,好像又少逛了一塊地兒!

珍寶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啊!不過,反正門票只要10RMB啦~

 

石鼓館

IMG_20200723_105632.jpg

位於皇極殿後為石鼓館,展出"石鼓",石鼓為刻有文字的石頭,因其形如鼓,因而得名

石鼓上的文字介於甲骨文和小篆之間,是中國文字演化史上缺失的一環,故將這種文字命名為石鼓文,被認為是"石刻之祖"

唐代出土前歷史上從未見過石鼓記載,可以想像出土時所引發的震撼,那真是貨真價實的"驚死人"

由於石鼓的文學、歷史與藝術價值受歷代重視,杜甫、韓愈、蘇東坡等唐宋大家都曾為石鼓撰文

IMG_20200723_105744.jpg

石鼓共有10顆,刻於戰國秦獻公11年,記述秦公遊獵過程,根據鼓身上的文字分別命名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音千免)、田車、鑾車、霝(音靈)雨 

自唐代出土後,石鼓曾丟失過,最後找回9顆,"乍原"最後被尋回時,石鼓頭部已被挖去一塊,被人當石樁使用

石鼓由於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唐宋大家點讚,加上歷代皇帝重視,被視為國寶,乾隆還命人複製,現藏北京國子監

如此國寶,抗戰爆發後,當然要隨故宮寶物一同南遷,一個石鼓重一噸,一台車就裝一顆石鼓!你看這陣仗得多大!

不對啊~~既然是國寶,當初怎麼沒有坐船去台灣呢??

欸~~太重了,搬不動

少放一個石鼓可以多放多少個成化雞缸杯啊XD

 

愛碗亭的最新文章

 

北京故宮博物院

人均:旺季60RMB;淡季40RMB;鐘錶館10RMB;珍寶館10RMB;導覽器租借10RMB(押金100RMB)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

訂位電話:+86-10-85007063

營業時間: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08:30-16:15;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08:30-15:45

網址: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必殺技:世界上最大的木構建築群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寶島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